最佳工藝包括豆奶濃度、豆奶溫度、豆奶pH值、豆奶固形物含量,腐竹生產工藝條件等。制作方法 1.65℃水浸泡大豆1小時使干大豆吸水量達到100%,這樣可使研磨出的豆奶固形物含量最高,腐竹出品率也最高。大豆在65℃水中浸泡時...[詳細]
“豆花”在四川是一種具有獨特風味的傳統食品。同四吃泡菜、火鍋,豆花也為廣大消費者所喜愛。吃了雞鴨魚肉,只要吃碗豆花,頓覺油膩消失。豆花與豆腐的制法大致相同,其不同處,在于點鹵的分量與火候的掌握。原料配方 干黃豆7...[詳細]
腐竹,又叫腐筋,遠在唐代就在各種素菜中獨占鰲頭。廣西桂林生產的象山牌腐竹1985年獲國家優質食品銀質獎。長期為沙澇越興和公司包銷,深受外商歡迎。制作方法 1.精選原料:制作腐竹的主要原料是黃豆。為突出腐竹成品的鮮白,...[詳細]
制作方法 1.蛋白質的浸出和凝固:用0.02~0.1%的稀堿溶液將蛋白質從大豆或脫脂大豆中浸出。將蛋白質浸出液用酸凝固,脫水后就成為分離凝乳。2.向蛋白凝乳中添加淀粉、谷粉和小蘇打:向蛋白凝乳中添加20~40%的小麥淀粉、玉米淀粉...[詳細]
原料配方 白豆腐1千克 花椒面5克 鹽20克 生姜粉5克 小茴香2.5克 陳皮粉5克 八角粉4克 山柰粉2.5克 桂皮粉2.5克制作方法 1.把豆腐坯子置案上,將鹽、香料等均勻地撒在豆腐上,再將豆腐切成5厘米見方的小塊,按每10個重疊堆...[詳細]
制豆腐的傳統方法,多是用冷水浸豆,石膏或鹽鹵點漿。這種方法制出的豆腐質量差,出豆腐率低。制作方法 1.用35℃左右的溫熱水浸泡黃豆,當黃豆的兩個豆瓣吸水脹裂后,撈除豆皮及碎屑,再兌水過磨。溫水浸豆時,按豆量0.2~0.3%加白純...[詳細]
原料配方 新鮮大豆9.3千克 大豆卵脂(含磷脂酰膽鹼60%)30克 乳化劑(含脂肪酸甘油脂17.5%)50克 維生素E乳化劑(含天然維生素E10%)40克 硫酸鈣240克制作方法 1.新鮮大豆1千克用1.5倍的清水浸泡一夜后,與水一起磨碎,得到豆粥56...[詳細]
制作方法1 1.將豆乳(經145、4秒鐘高溫瞬間殺菌處理,含固形物9.5%)50份、砂糖9份、脫脂奶粉3份、蜂蜜1.5份、葡蔥糖0.5份、植物油1份、乳化劑0.1份及水25份混合,加熱、均質后,在80℃中保持50分鐘。另將0.8份明膠溶解于10份...[詳細]
豆汁是北京傳統小吃,至今已有千余年的歷史。豆汁是綠豆制品,有清熱解毒、利水保肝,幫助消化、軟化血管的功能。原料配方 綠豆10千克 百合粉汁4.75千克 老漿水15千克 另配輔料:醬菜適量制作方法 1.制百合粉汁:用百合粉對水...[詳細]
原料配方 大豆粉200克 六偏磷酸鈉2克 碳酸氫鈉1克 砂糖及果糖490克 水330克 香蘭素及香精適量制作方法 1.均質:將水加熱至90~95℃,把大豆粉、六偏磷酸鈉、碳酸氫鈉倒入熱水中,混合后,再添加適量香蘭素和香精,混合均勻,采用均...[詳細]
成套設備的技術特點是干法生產,無浸泡工序,并注重酶鈍化和殺菌脫臭。設備可連續運轉,產品收率高,味道好。制作方法 1.脫皮:用全脂大豆生產豆乳主要是提取其中的蛋白質和脂肪。一般大豆含蛋白質40%左右,脂肪18%左右,礦物質4%左右...[詳細]
原料配方 碾成碎瓣黃豆5千克 瘦嫩羊肉1.5千克 熟石膏粉225克 干菱粉3.25千克 口蘑250克 花椒5克 蒜泥500克 精鹽100克 醬油500克 辣椒油100克 麻油100克 味精5克制作方法 1.制豆腐腦:(1)將黃豆用涼水泡脹(春、秋季需泡...[詳細]
“千張包子”是浙江的地方食品。創始于光緒四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原料配方 千張40張 干貝80克 蝦米200克 純豬腿肉2.5千克 筍肉250克 芝麻50克 精鹽50克 醬油2千克 白糖2千克 白糖50克 黃酒150克 豬油1千克 純...[詳細]
原料配方 純凈大白豌豆2.5千克 糯米2.5千克 醬油1千克 條粉500克 油辣子250克 豬、雞骨頭湯1罐 味精25克 雞1只 豬腦花、豬大、小肚酌量 胡椒面、醋、蔥花適量制作方法 1.將純凈白豌豆淘洗干凈,放少許白堿置約30分鐘后...[詳細]
原料配方 坯料:綠豆粉10千克 蒸熟特制粉2千克 綿白糖12千克 花生油5千克 芝麻油1千克餡料:綿白糖6千克 芝麻油3千克 瓜子仁1千克 核桃仁1千克 玫瑰花500克 芝麻油(刷面用)2千克制作方法 1.制坯:除油以外將所有坯料入和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