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延文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在湖南省開展農產品“身份證”管理試點的建議收悉。經商市場監管總局、商務部,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實現農業行業平臺間的信息交互共享
2015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國辦發〔2015〕95號),由商務部牽頭,加快推進食用農產品、食品等七大類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截至2018年底,重要產品追溯品種已經覆蓋了豬牛羊雞肉、500多種蔬菜、1240種水果及近千種水產。2017年7月,農業部建成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平臺設計存儲量47.5TB,可登記140萬個生產經營主體。2018年9月,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全面推廣應用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的通知》和《國家追溯平臺運行技術指南(試行)》,加強國家追溯平臺推廣應用。截至2019年4月底,全國共有10417家生產經營主體、2129家監管機構、625家檢測機構、661家執法機構已注冊使用國家追溯平臺,上傳數據5.3萬條。另外,全國24個省份農業農村部門已建成省級農產品追溯平臺。
為推進追溯平臺互聯互通,商務部完善追溯標準體系,先后研究制定了肉菜、中藥材及酒類流通追溯編碼規則、數
據格式、接口規范等22項行業標準,研究制訂了《重要產品追溯編碼規則》《重要產品追溯核心元數據》《重要產品追溯管理平臺建設規范》并報送至國標委,擬于近期發布。今年5月,商務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協同推進肉菜中藥材等重要產品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商秩字〔2019〕5號)共同推進“七個協同”,即工作機制協同、信息平臺協同、追溯應用協同、建設運行投入協同、法規制度建設協同、政策配套協同、培訓宣傳協同。農業農村部加強追溯管理標準建設,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專用術語》《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標識格式與編碼規則》《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數據格式規范》等11項追溯技術標準,初步形成覆蓋基礎數據、應用支撐、數據交換、網絡安全、業務應用等類別的標準體系,為生產經營主體以及平臺互聯互通提供技術指南。
下一步,商務部將會同農業農村部建立追溯信息共享交換機制,推動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與國家重要產品追溯平臺對接,為實現農產品從種養、加工、流通到消費終端全鏈條可追溯提供支撐。農業農村部還將加快推進國家平臺與湖南等省份的農產品追溯平臺對接互聯,先期將選擇具備對接條件的省份,樹立示范樣板,并力爭在2020年底前完成部省追溯平臺對接。加強與線上線下銷售平臺、商超的合作,通過設置追溯產品銷售專區、專柜等方式,提高消費者對追溯產品的認知度,引導增加追溯產品消費,調動生產經營主體納入國家農產品追溯平臺的積極性。
二、關于推行農產品生產加工全程標準化
截至目前,我部制定發布農業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13742項,其中農業國家標準7326項,行業標準6416項。關于農藥獸藥殘留限量、檢驗方法及屠宰畜禽檢驗規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一是2009年9月與衛生部聯合印發了《食品中農藥、獸藥殘留標準管理問題協商意見》,明確我部負責食品中農藥獸藥殘留限量及檢測方法與規程的計劃、立項、起草、審查、復審、解釋、檔案、制(修)訂經費的管理及征求意見和對外通報工作。二是分別組建了農藥殘留、獸藥殘留、屠宰畜禽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三是編制完成了《加快完善我國農藥殘留標準體系的工作方案(2015—2020年)》并報國務院。編制了《加快完善我國獸藥殘留標準體系方案(2018—2025年)》(草案)。四是批準發布了食品中433種農藥4140項最大殘留限量、413項檢測方法,135種獸藥1548項殘留限量、340項檢測方法,31項屠宰畜禽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關于農業行業標準,一是圍繞糧食安全和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針對大宗糧食作物、優勢和特色果蔬和畜禽制定了產品質量及等級規格標準1500多項。二是圍繞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治,針對禽流感、口蹄疫等制定了動植物疫病測報和診治標準近400項。三是圍繞農業生態安全,制定了外來生物入侵防控、農藥田間試驗準則、農藥風險評估技術標準400余項,制定種質資源相關標準500余項。四是圍繞生產過程控制,制定了產地環境標準40余項、過程控制技術規范200余項,包括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程、水肥一體化技術規范、畜禽糞污處理場建設標準、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技術通則、有機肥、微生物復合肥料標準等。五是圍繞農產品加工、農業機械化、熱帶作物、農業信息化及遙感技術、土地確權登記、農業人才職業技能鑒定等方面制定標準1000余項。六是圍繞農產品質量認證,制定發布綠色食品產品、產地環境及生產過程控制標準近500項。現行農業標準體系建設主要依靠各行業司局,貫穿了農業產地環境、投入品、生產過程、產品質量、安全限量、檢測方法、包裝標識、儲存運輸等方面,為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實施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發揮了重要引領和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
市場監管總局圍繞實施食品安全戰略,推動建立適應農業綠色發展、保障農產品質量的標準體系,一是以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為重點,不斷加大農業標準的制修訂力度。在農產品流通領域批準發布了《農產品追溯要求 水產品》等10項國家標準。截至目前,共制修訂農業國家標準3436項,備案農業地方標準21189項(備案湖南省農業地方標準647項),涵蓋了農業投入品、農產品加工農產品流通、農產品檢驗檢測等領域,為推動農業標準化生產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奠定了基礎。二是強化農業標準的推廣應用,以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為抓手,先后建設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九批4540個,覆蓋了糧食、畜禽、水產、蔬菜、水果等大宗農產品和各地優勢、特色農產品,開展2個以農產品追溯為重點的國家農業標準化區域服務與推廣平臺項目建設,支撐當地現代農業發展。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積極爭取有關方面政策和資金支持,加強標準基礎研究,提高標準的科學化、國際化水平。全面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建立標準制定激勵機制。加大標準宣傳培訓力度,促進標準應用實施。重點制定完善農獸殘限量及檢測方法、屠宰畜禽檢驗規程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建立完善產地環境質量、農業投入品質量、農業產中產后安全控制、農產品質量等相關標準,引領我國農業走上一條產品安全、產出高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打造促進農業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市場監管總局將加快完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體系,強化標準跟蹤評價,提升標準科學性、適用性和有效性。聯合涉農有關部門圍繞農產品質量安全等重點領城,著力構建從農田到餐桌全要素、全鏈條、多層次的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指導各地結合地方優勢和產業特色,加強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和農業標準化區域服務與推廣平臺項目建設,強化標準的推廣應用,支持湖南省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打造以精細農業為特色的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
三、關于推行農產品“身份證”賦碼標識
市場監管總局建立了完善的物品編碼體系,實施了“中國條碼推進工程”,先后建立了70多個條碼應用示范系統,條碼應用由商品零售到物流供應鏈實現全覆蓋。目前,應用商品條碼的產品超過1億種,覆蓋商超數百萬家。建立了商品數據庫,完成了上億條商品數據的信息采集,積極與國際物品編碼組織接軌,實現了與全球32個國家的商品數據對接和同步。發布實施了《漢信碼》《商品二維碼》等國家標準,形成了相對完善的二維碼標準體系。
農業農村部運行的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以二維碼為追溯載體,實行“統一標識、一品一碼”,全國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均可注冊應用。2018年10月,印發《關于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與農業農村重大創建認定、農業品牌推選、農產品認定、農業展會等掛鉤的意見》,積極推進農業農村部本級創建、認定、推選等工作與追溯掛鉤。
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進一步推動物品編碼應用,完善物品編碼標準體系,推動以條碼為基礎的追溯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商品條碼“身份證”作用,進一步加強二維碼相關標準研制及應用。農業農村部將積極推進部省農產品追溯平臺對接,為在湖南省生產的農產品開展“身份證”標識創造條件,并支持湖南省農業農村部門積極開展創建、認定、推選等與追溯二維碼掛鉤的工作。
感謝您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關心,希望繼續對我部工作給予支持。
聯系單位及電話: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
010-59191693
農業農村部
2019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