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份開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居民消費水平萎靡不振,豬價也從20元/斤的高位持續回落,近日豬價再次大跳水,河南、山東等地跌至14元/斤,東北已經有部分區域跌破了13元大關,最低達到12元/斤。
此前,很多豬場寄希望于“五一”假期拉升豬價,但事與愿違,養戶節后集中銷售,部分養豬人擔心豬價還會繼續降低,出現了“越跌越賣”的情況。此外,近幾個月,大集團豬場的產能在不斷釋放,4月份眾多巨頭生豬銷量環比增加。豬價回升依賴于消費回暖。
從2月份開始,豬價一路持續走低,五一假期拉動消費,再加上各地陸續開學,理應上漲的豬價卻在近日又跌了一波,讓不少養豬人感到困惑。《農財寶典》記者采訪行業人士,普遍認為主要原因還是消費不振,也許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迎來豬價的回升。
東北豬價已低于13元,小豬場引種持觀望態度
“2020年豬價在高位運行”,這是全行業普遍的認識。具體怎樣才算高位,也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但應該沒人認為是13元/斤的價位。從2月份開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居民消費水平萎靡不振,豬價也從20元/斤的高位持續回落,5月10日前后,又有一波幅度不小的跳水,河南、山東等地跌至14元/斤,東北已經有部分區域跌破了13元大關,最低達到12元/斤。山東生豬中介張成告訴記者,目前大肥豬受到的沖擊較大,以前降價0.1元就能提升銷量,但現在降價也無濟于事,主要是消費上不去。
全國豬價呈現全面下滑的態勢,華南地區也未能幸免,兩廣地區生豬中介陳益海向記者介紹,廣西目前豬價在15-15.5元/斤左右,目前屠宰場業務保持了之前肺炎疫情期間較低的水平,這意味著消費需求也沒有明顯的提升。
生豬價格下降,但種豬和豬苗市場仍然保持了較高的價格。張成表示,目前山東15斤的仔豬已降至1600元左右。而南方市場仍然保持較高的價位,中山白石市場部經理梁德裕告訴記者,目前大企業的仔豬價格仍然保持在2000元左右。
江西九江景康牧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方恒友向記者介紹,自繁自養的豬場基本保持了正常的出欄節奏,生豬成本控制較為穩定。而依靠外購豬苗的豬場受到的沖擊更大,豬價低迷而仔豬價格不菲進一步削弱了豬場的引種需求。陽東盛豐農業合作社負責人譚傳志向記者透露,4月份豬價已經顯現頹勢,很多豬場采取了觀望的態度,大集團引種的勢頭較強,但小豬場大多不敢輕舉妄動。
短期供大于求,豬價回升依賴于消費回暖
壓在豬價頭上的不僅是消費量萎靡單方面的因素,生豬產能提升也是重要的因素。近幾個月,大集團豬場的產能在不斷釋放,全國復產形勢也在向好的方面發展,各集團企業陸續公布4月份生豬銷售情況,眾多巨頭銷量環比增加:牧原銷售生豬124.7萬頭,環比增長6.67%;溫氏銷售86.42萬頭,環比增長1.43%,正邦銷售生豬48.68萬頭,環比增長19.95%;新希望銷量31.04萬頭,環比增長15%。
而豬肉消費水平接近冰點,短期來看,襯托出生豬產能似乎有點“過剩”。供求關系導致豬價走低,陳益海告訴記者,當前豬價與不少豬場的心理預期落差較大,部分養豬人擔心豬價還會繼續降低,于是出現了“越跌越賣”的情況。張成向記者透露,很多豬場在處理350斤以上的肥豬,同時在調整標豬的出欄規劃,之前很多豬場寄希望于“五一”假期拉升豬價,但事實證明豬價低于大多數人的預期,于是節后集中銷售,賣豬撞車是近日豬價跳水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實當前的生豬產能并不能滿足正常的市場消費需求,一旦消費真正回暖,豬價也將止跌回升。根據澎湃新聞消息,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研究員朱增勇表示,二季度供需形勢仍舊將保持相對平衡,供需制衡下生豬價格走勢以季節性漲跌為主,5月份中下旬隨著學校、機關團體消費的提升,豬價有望止跌,三季度生豬供給和豬肉消費需求均會恢復性增長,豬價預計將季節性反彈,四季度商品豬供給進一步增加,豬價預計進入下降通道。
消費依舊低迷,豬價6月或將迎來回升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居民消費欲望大打折扣,盡管全國各地學校陸續開學,但豬肉的消費量仍然未看到明顯增長。廣東省某肉類生鮮連鎖品牌負責人告訴記者,2月中旬之前每天可賣出40頭左右的豬肉量,之后銷量明顯減少,四月份已降至30頭/天的水平,目前仍未見起色。
消費端近期也感受到了肉價的回落,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豬肉供給偏緊,肉價開啟飛漲模式,目前產能有所恢復,疊加消費不振的因素,肉價也有所降低。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生豬產能加快恢復,豬肉供給持續增加,價格繼續下降7.6%,降幅擴大0.7個百分點。但不少消費者仍然不習慣高價的豬肉,北京市民張先生表示,近日五花肉價格有回落,但仍然不便宜,依然有“吃不起肉”的感覺。靠降低肉價對消費的刺激有限,消費回升還需依靠穩定的疫情防控和更多的聚餐需求。
隨著各地疫情逐漸穩定,消費量回升只是時間問題。兩會召開在即,給了市場更多的信心;近日也到了大中專院校陸續開學的時間,各地的餐飲行業堂食的情況也持續回暖,消費需求開始破冰。根據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報道,各地“五一”消費報告相繼出爐,“五一”假期前4天,廣州市餐飲總營業額超10億元,恢復至去年同期近六成水平。而節后豬肉消費減少,飲食趨于“清淡”也在情理之中,但后續消費水平的回暖值得期待,6月豬價也許將迎來遲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