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捐獻的朱宇航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蔡君彥文圖
報社訊“從入庫的那天起,我就已經想好了,碰上這事兒也算我的幸運,為啥不捐呢?”5月15日上午,來自河南鶴壁的20歲大男孩朱宇航在省腫瘤醫院捐獻造血干細胞,幫助一位素不相識的12歲血液病患者重燃生命希望。他說,捐獻救人,天經地義。記者現場采訪獲悉,2000年4月出生的朱宇航,是我省第一位“00后”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在省腫瘤醫院造血干細胞采集室,伴隨著造血干細胞采集機飛速轉動的聲音,戴著眼鏡的朱航宇靜靜地斜躺在床上,一邊進行造血干細胞采集,一邊專注地盯著面前書本支撐的手機上網課。床邊,他的媽媽閆永愛滿臉慈愛地看著寶貝兒子,心疼、欣慰又自豪。
朱宇航是廣州中醫藥大學一名大三學生,由于疫情影響,一直待在河南老家。據介紹,2018年10月,他的大學室友有機會擔任學校紅十字會的負責人,就拉著他一起進行造血干細胞捐獻知識宣傳,熱心公益的朱宇航參與其中,并加入了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
今年4月1日,正在家上網課的朱宇航意外接到電話,告訴他與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問他是否愿意捐獻,他爽快答應。掛罷電話又擔心有詐,特意查了電話,確認不是“愚人節”玩笑,心里就踏實了。
之后,朱宇航又多次接到電話,溝通捐獻一事。4月13日,鶴壁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聯系到他,稱患者病情緊急,需要進入加急捐獻程序,第二天就要進行高分辨檢測和體檢。朱宇航答應后,特意給媽媽發了微信:媽媽,我要當大英雄了!
閆永愛起初以為孩子去當抗疫志愿者,得知是要捐獻造血干細胞救人,一時間蒙了,問他:“捐獻很疼嗎?你準備好了嗎?”“不疼,就跟獻血一樣。”朱宇航回復,趕忙給媽媽發了造血干細胞捐獻流程。
“決定了,你不會后悔吧?”
“不后悔,這也是我人生的一次特殊經歷。”
“行,媽媽支持你!”短短幾分鐘,母子倆就溝通好了。
閆永愛說,自從孩子配型成功,決定捐獻后,全家人都很激動,覺得孩子真是長大了,有擔當,有責任,感到非常欣慰!“疫情期間,一些00后小護士都站出來了,沖在戰‘疫’一線,現在我的孩子也站出來了,都很棒!他們是社會的希望。”
在媽媽眼中,朱宇航懂事、自律、文靜、善良,“這孩子從小就很有愛心,不會給任何人添麻煩,有社會責任感,有公德心,在街上見到垃圾就會撿起來,見老人過馬路就會去攙扶……孩子融入骨子里的良善,讓她引以為傲。而在朱宇航看來,這些美德,都是緣于家長的言傳身教。
4月14日,在鶴壁市、淇縣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和媽媽全程陪同下,朱宇航順利進行了高分辨檢測和全面體檢,結果完全符合捐獻條件,根據患者病情需要,定于5月15日捐獻。開始注射動員劑后,閆永愛全程陪同在兒子身邊,為孩子加油。她說,當媽媽的肯定心疼孩子,當看到捐獻場景的一瞬間,她的淚水在眼里打圈兒,可轉念一想,另一個小生命等待救助,“正能量”馬上占據上風,也就不再想那么多了。
5月15日中午12時許,朱宇航順利完成造血干細胞捐獻,成為河南省第856例非血緣關系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責任編輯:錢艷紅 】 【內容審核:黃瑞月 】 【總編輯:黃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