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人口最多的省份,且緊貼湖北,河南一直在積極穩定疫情。
3月2月,河南省政府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截至2月底,全省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突破90%,復產人數達到245.24萬人、復產率61.84%。
一個月前,河南人的各種硬核防控就已經傳遍網絡?,F在,河南迅速引入先進的數字化基礎設施,讓全省跑步進入數字化時代,更是提早一步開始穩步復工。
比如,用大數據的健康碼取代填表,讓出行安全方便,同時,豫、浙、瓊三省健康碼互認;
比如,率先在鄭州岐伯山醫院,用上了可以20秒迅速判讀CT影像的AI技術;
比如,村支書開始用釘釘在線開會工作,連村里老鄉都開始學習用智能手機上淘寶直播賣菜……
“戰疫”時的出色,源于近年來河南各類經濟主體對數字化迭代的積極探索與實踐力。
“戰疫”時的出色,更清晰顯現了河南人善于借助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平臺,讓數字經濟和中原大地產生化學反應。
從制造業來看,如河南能化、安陽鋼鐵這樣的“萬人工廠”,已能實現在線高效辦公、協同聯動。同時,更有上萬企業用釘釘安全有序復工。
又如鄭州太古可口可樂,加速自建數字化的商業大腦和渠道管網,未來,趨向由數字化指揮官對每個產線員工、每臺運輸車、每臺售貨機發出行動指令。
此外,C2M、無燈工廠、柔性生產等,今日聽來依然新鮮的詞兒,或在明天成為“數字豫企”的新標配。
服務業的數字化進程跑得更快
一場突發的疫情,將河南各類商企的線上平臺“提前”逼向了規模化實戰。這一過程中,雖產生了系統崩潰、倉儲不足、配送乏力、流程待優化等諸多問題,但實戰中的歷練也讓河南商企看清了自己,抓住了與消費者重構關系的機會。
千萬別小看河南農民與涉農產業
至少5年前,焦作的年輕農人就會在春天做當年的山藥線上“預售”了,待11月山藥成熟后,發送給全國訂購戶。如今,他們更喜歡打開手機攝像頭,直播他們打理農田的過程,將此作為自家品牌的一種特殊標簽。
去年5月,阿里巴巴的數據顯示,過去的一年,河南農產品通過該平臺銷售額超過100億元,同比提高94%。同時,有西峽獼猴桃、確山紅薯、三門峽紅啤梨、溫縣鐵棍山藥等百余款農貨,成為中國餐桌上的網紅。上述種種,見證了河南農民、農田、涉農產業與數字化的銜接漸入佳境。
河南人的身后究竟藏了多少只數字化“千斤頂”?期待這組圖能讓咱百姓對“數字中原”有一次嶄新認知。
疫情是一面鏡子
反映了各地數字化基礎設施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這背后,是因為河南人擁抱數字經濟的熱情和遠見,這方經濟土壤對新科技、新技術應用的支撐力。正因看到了這些,不少優秀的互聯網平臺對“河南機會”得以重識,對參與建設“數字中原”興致盎然。
當上述種種數字化成果匯聚到一張圖中,就是一部近年來#河南數字經濟發展簡史#,它描述了近年來河南持續通過互聯網平臺的技術、物流、服務能力,系統地服務于城市的抗疫、生產、幫扶中小企業,這讓河南,尤其是鄭州,在數字經濟的多個方面走到了全國前列。
面向未來,這些近來新涌現的數字化手段,肯定不只是河南的“戰時之需”,它們會成為常態,成為城市治理與城市生活的標配,成為數字中原的核心競爭力。
未來已來,我們河南人準備好了。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楊霄丁洋濤文/圖)
【責任編輯:牛尚 】 【內容審核:黃瑞月 】 【總編輯:黃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