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兵 創新種植模式帶動產業發展
“劉老師快來看,我們家的林下蘑菇大量出土了,日均產菇能達到100斤左右呢!”2020年6月中旬,海東市平安區三合鎮灣子村村民、科技示范戶安爾貞驚喜地發現,自家種的蘑菇成片成片地出菇了。望著眼前一朵朵長勢喜人的蘑菇,他激動地拿起手機撥通了海東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海東市農牧業綜合服務中心)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劉兵的電話。
海東市平安區三合鎮海拔落差大、十里一氣候、水資源豐富、土壤富硒,極具發展菌菇產業優勢。資源稟賦怎樣通過科技幫扶,變成富民的“真金白銀”,這是劉兵近年來的心頭大事。
“當地冬天較冷,夏天涼爽,正好可以填補外地消費市場的空白期。與溫棚種植相比,林下種植也更能節省成本。在這種優越的地理氣候優勢下種出的雞腿菇,每平方米產量比溫棚種植要高出近20公斤。”劉兵說。
這只是劉兵從事食用菌生產、富硒農產品生產、食品加工等技術推廣工作中的一個縮影。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30多年,他深耕農業一線,心系農民,視農民為父母,做增產增收的引路人。
自2016年開始以“三區”科技人才身份服務海東市所轄企業及農戶以來,劉兵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為宗旨,努力服務企業和農民,努力提升企業科技水平和農民科學種田的能力,起到了農業科技推廣“領頭雁”的作用。
自那時起,除食用菌外,劉兵帶領市縣和企業技術人員,還奔波于海東市轄區的8個貧困鄉鎮,引導農民配合企業建立樂都紫皮大蒜等青海特色農產品原料基地、引進試驗示范推廣西甜瓜、蘆筍等新品種。這些年,他常年奔波于田間地頭,在工作中緊盯農業發展大趨勢,把握農業轉型大趨向,積極引進涉農企業提升農業產業,引導涉農企業進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通過這幾年的科技服務,劉兵不但提高了自身的業務能力,而且還幫助海東各縣區培養了一批技術人才、管理人才。他常常說:“以我之心,回報于社會,農民的快樂就是我的快樂,用我的學識和智慧,引導企業科技進步,做老百姓的引路人,做產業扶貧路上的鋪路石,是我過去和將來最大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