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的價格一直都是日常關注的對象,很多人都會看看豬價如何,是否有繼續上漲的基礎,對于消費者來說,在如今的高價肉之下,他們更希望豬肉的價格會下跌,這樣才能吃上更實惠的豬肉。不過從2月1日到現在,豬價不僅沒有降低,反而還不斷的提升,這讓消費者的購買負擔也在增加,難道要一直吃高價肉了?
其實從這幾天的情況來看,豬肉的價格已經開始平穩起來,沒有了上漲的空間,目前的生豬價格保持在19元均價,可以說這是非常高昂的價格,但想要沖破20元大關已經很難了。從今天的豬價來看,河南、黑龍江、遼寧、重慶這四個地方下跌了,而上漲的省份為山東、湖南、廣西、河北。總的來看,東北地區的處于下降狀態,南方地區還出現了小幅度上漲。
其實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行情,還在于南方的豬肉需求量多。畢竟前段時間的交通一直處于閉塞的狀態,很多農村都封閉式管理,以至于生豬并不能及時的推送出去,市場的需求情況下,屠宰企業也會抬高價格,如此一來才出現了高價行情。
為了能讓豬肉的行情得到控制,國家也進行了調控,推出了2萬噸儲備肉,從而穩定價格,從目前的效果來看,確實豬價已經隨之下跌,接連幾天都沒有上漲的趨勢,儲備肉“發威”了。此外,部分地區也出臺了“限價令”,盡管并不符合自由市場的特征,但特殊時期并沒有什么不妥,而限價令的出臺,也讓豬價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跌。
那么是否就意味著豬價會直線下跌,降到15元大關?這幾個因素,將會讓豬價迎來變數,或許還是降不了多少,我們吃低價肉的希望或許還是“落空”了!
1、學校沒開學
學生群體是豬肉的需求大戶,很多小學都推出了中午寄餐制,因此對豬肉的需求比較高,而其他學校更是寄宿制,因此對豬肉的集中消費是有利的,而因學校的延期開學,豬肉的需求量也隨之降低,因此豬價也會降低。不過隨著學校的開課,需求量會大量的增加,從而帶動豬價。當然工廠也沒有全面的復工,而餐飲行業也都是處于停擺狀態,正因這些因素,讓今后的豬價才變得更有希望。
2、運輸成本增加
這幾天北方出現了大范圍的雨雪天氣,這給運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壓力。要知道南方的豬量比較多,相反北方地區的豬肉量比較多,一直是生豬供應地,但因這幾天的雨雪原因,結果運輸的難度加大,同時屠企的收豬難度也在增加,因此價格也會跟著上漲。
3、產能恢復
目前的生豬產能依舊不是太高,還處于恢復階段,目前很多養豬場,也會將母豬留下來培養成繁育母豬,這樣的話可能就會導致生豬的出欄量會大大降低,畢竟屠宰的全部是公豬,這樣一來市場的供應減少,豬價可能會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