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開展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繼深圳后,廣州再出重拳。
2月26日,廣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以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通過野生動物保護相關決定為主題的新聞通氣會。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丁力通報了近期廣州市市場監管部門全面開展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工作情況。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現場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州市市場監管系統嚴格落實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聯合發布的《關于禁止野生動物交易的公告》,按照部門職責分工,迅速制定疫情防控期間查處違法經營野生動物的工作指引,加大對農貿市場、批發市場、商場超市、餐飲單位和電商平臺的監管力度,聯合相關職能部門在全市統一開展打擊野生動物違規交易專項執法行動。
截至2月25日,全市市場監管部門出動執法人員10.9萬多人次,檢查各類經營單位63.2萬多家次,查處涉及經營野生動物的案件22宗;網絡監測電商平臺、自建網站6785個,發現并督促下架疑似野生動物交易商品信息16794條。
實際上,深圳已于2月25日公布了《深圳經濟特區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共23條,列出禁食“黑名單”,禁食范圍從野生動物擴大到其他非保護類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飼養的野生動物和寵物等。
而就目前來看,廣州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的力度或不亞于深圳。
“廣州將對違反前款規定的行為,在現行法律規范基礎上加重處罰;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全面禁止以食用為目的捕獵、交易、運輸在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陸生野生動物。”廣州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辦公室主任徐偉強說。
“也就是說,所有地上走的、天上飛的陸生野生動物都禁止食用,列入畜牧法規定的豬、牛、羊、雞、鴨、鵝等‘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家畜家禽類動物除外。”
具體而言,哪些動物將上“黑名單”?發布會上,廣州市律師協會副會長畢亞林從法律角度進行了解讀。在他看來,全國人大常委會近日通過的《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簡稱:《決定》)雖然只有八條,條款少,釋放的信息量卻很大,極大拓寬了野生動物的保護范圍。對于保護范圍,可從兩個層面進行說明。
第一個層面是食用。《決定》明確全面禁止食用陸生野生動物。這里面有兩類不包括在內。一是《漁業法》規定的魚類等水生野生動物可以,但原有法律規定禁止的除外。二是《畜牧法》規定的家禽、家畜可以食用,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全部列入禁食范圍,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野生動物。
第二個層面,關于非食用性利用,因科研、制藥、展示等非食用性目的的可以利用,但需要嚴格審批和檢疫檢驗。“這樣規定,使以食用為目的的獵捕、交易、運輸的各個環節全鏈條被禁止,徹底斬斷野味到餐桌的全部路徑。” 畢亞林說。
記者還了解到,廣州市市場監管系統下一步將結合工作職能,重點加強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壓實主體責任。督促市場開辦方和經營者充分認識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意義,以簽訂承諾書等形式強化行業自律,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及其制品交易行為。切實落實疫情防控期間農貿市場禁止活禽交易規定,推動“集中屠宰、冷鏈配送、生鮮上市”工作,確保畜禽產品來源可追溯、安全有保障。
二是突出監管重點。突出城鄉結合部、農村、山區等重點區域,持續開展專項檢查行動;突出農貿市場、“三鳥”批發市場、花鳥市場等重點場所,嚴格落實索證索票、進貨查驗制度;重點排查可能經營野生動物的餐飲服務單位,嚴禁經營、貯存、制作野生動物菜肴。對檢查中發現的違法違規經營場所和經營者,依法從重從快查處。
三是強化聯防聯控。積極會同林業、農業等部門開展聯合整治行動,進一步完善市、區、街(鎮)、社區四級聯動的網格化監管機制,強化對違法違規經營野生動物及其制品行為的協同監管和聯合執法、聯合懲戒。探索在農貿市場和商場超市全面推行“食品現場快速檢測和食用農產品溯源系統”,堅持關口前移、標本兼治,做到違法問題“早發現、早溯源、早預防、早處置”。
四是強化宣傳引導。充分發揮媒體作用,采取多種形式,引導廣大市民自覺抵制“野味”,革除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當天,廣州市文明辦 、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廣州市志愿者協會還共同發布了《關于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的倡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