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中科院院士饒子和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發言 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上??萍即髮W特聘教授饒子和上午帶來了“非洲豬瘟病毒結構與組裝機制研究”的報告。“在三位諾獎得主之后發言,我非常榮幸。”饒子和說。
非洲豬瘟是一種由非洲豬瘟病毒(ASFV)引起的急性、熱性、接觸性動物疫病,所有品種和年齡的豬均可感染。1921年在非洲肯尼亞首次發現,如今已傳播至歐洲、南美洲、亞洲。“去年8月,非洲豬瘟蔓延到中國,就像一場大火般燒開,成了一場大災難。”饒子和介紹,“今年以來,曾爆發或正在爆發疫情的國家和地區有26個,我國和越南受災最嚴重。”
饒子和嚴肅地說,這真是一場噩夢,不僅死亡率高達100%,并且目前沒有疫苗。“過去百年間,沒有全世界規模的非洲豬瘟爆發,人類對疾病了解有限。我們對機體免疫應答機制不清楚,對病毒和宿主的相互作用也不清楚。”
他介紹,經過4個多月在上海科技大學生物電鏡中心的觀察,研究團隊首次在冷凍電鏡下得到了高分辨率的非洲豬瘟病毒結構。這是一種正二十面體的巨大病毒,由基因組、核心殼層、雙層內膜、衣殼和外膜組成,病毒顆粒包含3萬余個蛋白亞基,組裝成直徑約280納米的球形顆粒,這也是目前解析近原子分辨率結構的最大病毒顆粒。
“流感病毒一般只能編碼10種蛋白。SARS病毒算比較大了,能編碼28種蛋白;但非洲豬瘟病毒能編碼235種蛋白!”饒子和說。目前,他帶領團隊已累計獲得7萬余張高質量顯微照片,完整病毒顆粒接近6.5萬顆,合計超過100TB。
“通過3D建模,我們可以看到非洲豬瘟病毒的結構,就像俄羅斯套娃。外層衣殼保護著內層蛋白和核酸結構。”饒子和邊說邊拿出模型向大家展示,“我們在原子結構層面看到了非洲豬瘟病毒結構,可以幫助我們盡快設計疫苗。”
饒子和特意講到了自己的研究團隊,很多骨干都不到30歲。“解析非洲豬瘟病毒,也體現了中國負責任大國在科學領域的作為。”他在會議間隙接受記者專訪時提到,現在的科學研究都是多學科交叉,“青年科學家們能在論壇上與世界頂尖科學家面對面交談,機會非常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