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豬肉消費大國,中國人對于豬肉的需求量可是全球第一高,但是無奈豬肉價格大起大落,也讓一眾養殖戶跟著跌宕起伏,不過,同樣都是養豬,有人成了首富,有人卻走向了破產……
作為如今A股中的“養豬第一股”,牧原股份的秦英林夫婦,在最新公布的富豪榜單中,以2650億元的財富,穩坐河南首富的位置,同時躋身全球胡潤富豪榜前50名。
不過,在豬價漲起來之前,鮮少有人認識這對來自河南的“養豬夫婦”,更多的關注度,其實在上一任“養豬第一股”雛鷹農牧集團身上。但是如今,這家公司卻淪落到退市進入新三板。為什么明明站在了風口行業,但是如今卻淪入于此呢?
作為在牧原集團之前,靠著養豬聞名全國的企業,雛鷹農牧的經歷才是真正的跌宕起伏。而創始人侯建芳,也正是上一屆的河南首富。如今不僅丟了首富頭銜,連公司都快“丟了”。
“起飛”的雛鷹
從官方公布的信息可以獲悉,雛鷹農牧在今年開始正式對旗下的子公司進行破產處置了,目的就是為了減少公司資產的負債率。有數據顯示,截止去年9月,雛鷹農牧三季度就虧損了15億元,凈資產還是負數。要知道,雛鷹農牧在當時剛剛入市的時候,被業內稱為是“養豬第一股”,巔峰時期的市值高達300億。
根據雛鷹農牧官網信息,成立于2010年12月,處于全國糧食主產區的吉林雛鷹,坐落在吉林省洮南市,總占地面積43000平方米。2013年7月,雛鷹農牧耗資56億元在吉林省洮南市投資建設400萬頭商品豬養殖項目,同時建設與之配套的飼料廠、生豬屠宰、肉制品加工、沼氣發電、有機肥廠等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化綜合體,吉林雛鷹主要負責這一投資項目。
2010年雛鷹農牧成功登陸A股市場,同時被外界稱為“養豬第一股”,僅僅2年時間,雛鷹農牧就開始不斷擴張了,不僅專注于養豬,還講究多元化的發展。除了自己的養豬事業外,還在西藏投資了香豬,盯上了高端的養豬市場。2014年之后的4年時間,侯建芳又開始關注于金融了,甚至熱衷于資本運作,目的就是取得高的市值。
作為一家養豬企業,出現一些意外情況并不少見。就拿2018年的非洲豬瘟來說,這是所有養豬戶始料未及的危機,而國內豬價瘋漲的起因,也正因為這一次豬瘟。
但雛鷹農牧的危機,竟是因為“餓死豬”事件。
“餓死豬”后提出以物抵債
2018年,對于“養豬第一股”雛鷹農牧而言,稱得上是一個被各種危機所標注的年份。這年6月14日,一篇《獨家重磅|萬字長文強烈質疑雛鷹農牧涉嫌嚴重財務舞弊》的文章橫空出世,質疑雛鷹農牧涉嫌嚴重財務舞弊,懷疑其投資收益的合理性及真實性。
一石擊起千層浪,種種質疑鋪天蓋地。2019年7月,侯建芳在受訪時坦言,2018年6月14日,雛鷹農牧合作的80%以上金融機構宣布貸款提前到期,七八十家債權人更是蜂擁而至。“這一天開始,所有的銀行都把錢抽走了(斷貸),而且我們當時賬上的錢也不能流動了”。
2019年1月30日晚間,雛鷹農牧宣布業績虧損29億~33億元,而虧損的理由令人大跌眼鏡:生豬養殖死亡率高于預期。
而這一切的原因,只因為雛鷹農牧沒錢給豬賣飼料。雖然沒有公布具體數字,但是根據虧損金額來看,被雛鷹農牧餓死的豬大概在300萬頭左右。
禍不單行的是,由于生豬養殖死亡率太高。雛鷹農牧披露的2019年半年報中,赫然寫明了虧損14.8億-16.2億,值得注意的是,此時的雛鷹農牧負債金額已達182億。
巨額債務壓頂,生豬存欄數量直線減少,經營無法正常運轉,2019月10月,這個自2010年10月15日上市成為“中國養豬第一股”,已在深交所主板走過了3000多個日夜的企業黯然退場。
“雛鷹農牧名下無可供執行的銀行存款等資產,該企業名下擁有的土地5宗、8處不動產均已被查封,暫無法處置。此外,雛鷹農牧被列為執行人案件37件,其中4件強制執行完畢,9件處于執行狀態,24件確無財產可供執行。雛鷹農牧方已無力在目前經營狀態下進行現金還款。”該文章用這樣一段文字描述雛鷹農牧的現實狀況,并稱雛鷹農牧表示,根據現有能力僅有以物抵債以及合作養殖兩種方式償還債務。
而在今年2月,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雛鷹農牧集團向交銀國際信托支付轉讓價款本金6億元、約定回報3141.37萬元及違約金1.36億元(以按每日萬分之五計算違約金)。
從A股退市前,雛鷹農牧仍有18萬股民在背后支持,但是誰能想到,這個昔日的“養豬第一股”,退市會退得如此狼狽,18萬股民雖然有心,但也無力挽回這一敗局,如今的雛鷹農牧,只能在新三板上繼續掙扎了,畢竟還有幾個億的欠債沒還完。
雛鷹農牧還有重新崛起的機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