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國內玉米市場在一片看漲氛圍中如期出現持續漲價行情,不出意外的話,五一假期前市場將繼續保持震蕩走高行情。行情寶數據顯示,目前玉米均價較月初低點上漲超80元/噸;其中,產區企業玉米掛牌價以及港口貿易商報價上漲幅度較大,最高累計上漲超200元/噸。不過近期形勢突然來了一個“180度大轉變”,臨近五一前產區及港口糧價整體維穩、局地小幅波動,而南方玉米市場則開始出現集中漲價現象,其上漲勢頭強勁,連續兩日呈現大范圍漲價行情,其主要原因則是五一節前下游企業開啟的備貨模式引發了堅挺行情的出現。
按理說,用糧企業集中的東北及華北黃淮產區玉米市場本應在“節日效應”的引導下出現價格上漲行情,為何近期表現如此平穩呢?主要由于前期產區企業補貨較為充足,目前華北地區深加工企業庫存較去年提升,多數在20天以上,企業根據到貨以及庫存情況調整收購價格,東北地區深加工企業庫存量同比較高,多維持在1個月左右。因此,大部分企業都保持謹慎態度,采購積極性較前期有所降低。
對于五一后的玉米市場我們認為:在基層糧源持續減少的情況下,玉米市場供應將進入季節性青黃不接階段,玉米價格整體走勢易漲難跌。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經過一個月的玉米價格恢復性漲價后,仍需提高警惕:
一方面是進口谷物到港量增加。有消息稱:中國已經開始采購今年秋季收獲的美國玉米,貿易商預計銷售量至少達到100萬噸。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本季度迄今美國出口商已經向中國售出2000萬噸玉米,創下歷史最高紀錄。此外,進口高粱二季度到港量也將逐漸增加,預計進口谷物對玉米市場有一定沖擊。
另一方面替代效應的普及。4月20日飼料工業協會公布《玉米豆粕減量替代技術方案》,距離3月中旬農業農村部下達《關于推進玉米豆粕減量替代工作的通知》已一個月有余。部分地區飼料企業也早在去年開始出現用小麥、稻谷等替代玉米的情況,會擠壓玉米的飼料市場份額。
綜合來看,五一之后國內玉米價格仍存在上漲空間,但價格上漲高度有限,雖然進入5月后玉米市場青黃不接程度將逐漸加深,但后期龐大數量的進口玉米及其他谷物將持續到港,新季小麥開始零星上市。各方把看漲重心轉移到6、7月的市場行情上,不過一斤突破2元的可能性不大;重點關注貿易商售糧節奏、進口玉米到貨量及政策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