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20日電(董童 實習生楊一凡)針對三全灌湯水餃疑似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的情況,18日,深交所下發關注函,要求公司說明涉及產品被抽檢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的時間、公司知悉上述事項的時間等,并評估上述事項對2019年度經營業績產生的影響,以及公司擬采取的應對措施。
同日晚間,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發布消息,兩部門已派出聯合督查組調查核實相關情況,要求企業立即追溯豬肉原料來源并對豬肉制品進行處置。豬肉制品生產企業要進一步加強對豬肉原料的管控,落實檢驗檢疫票證查驗規定,完善非洲豬瘟檢測和復核制度,防止染疫豬肉原料進入食品加工環節。
專家:豬瘟病毒“傳豬不傳人” 消費者無需恐慌
對于一些速凍食品及肉制品疑似檢出非洲豬瘟核酸陽性的問題,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非洲豬瘟病毒是傳豬不傳人的,它不是一個人豬共患的疾病。而且非洲豬瘟不耐熱,正常的烹飪,煮熟了吃就是滅活的,即使是有漏網之魚走上餐桌,也不可能走到我們肚子里,消費者大可放心。”
中國肉類協會專家張子平也肯定了非洲豬瘟“傳豬不傳人”的觀點。
他對此進行了細致分析:“產品被檢測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僅僅表示活豬曾經有可能攜帶病毒,并不能說明產品中疑似存在的病毒仍然有活性,能感染新的生豬個體。即使病毒有活性也需要有機會感染到新的、適宜的宿主,才能發病,這需要專業機構花費時間進行實驗驗證。非洲豬瘟在70-75℃的溫度中保持30分鐘以上就會徹底滅活,人們食用的水餃通常都要經過100℃左右的沸水煮熟,所以無需過度恐慌。”
農業農村部也發布官方消息明確指出,非洲豬瘟病毒對人不具有感染性。
科普:非洲豬瘟是什么,對人有何危害?
據農業農村部獸醫局負責人介紹說,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家豬、野豬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動物傳染病,所有品種和年齡的豬均可感染,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達100%。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將其列為法定報告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該病毒具有耐酸不耐堿、耐冷不耐熱的特點。
非洲豬瘟不是人畜共患病,不會感染人,且對人沒有危害。截至目前,先后發生非洲豬瘟疫情的60個國家,都沒有人感染非洲豬瘟的情況發生。各相關國際組織均也未將非洲豬瘟列為人畜共患病。因此,非洲豬瘟屬于典型的“傳豬不傳人”,只傳染家豬和野豬,人和其他動物不會感染發病。
目前,我國非洲豬瘟的主要傳播途徑分為三種。一是生豬及其產品跨區域調運;二是餐廚剩余物喂豬;三是人員與車輛等機械帶毒傳播。若生豬調運車輛和販運人員攜帶病毒后,不經徹底消毒進入其他豬場,也可傳播疫情。
應當注意的是,防控非洲豬瘟的關鍵是做好養殖場生物安全防護。一要嚴格控制人員、車輛和易感動物進入養殖場;進出養殖場及其生產區的人員、車輛、物品要嚴格落實消毒等措施。二要盡可能封閉飼養生豬,采取隔離防護措施,盡量避免與野豬、鈍緣軟蜱接觸。三要嚴禁使用泔水或餐余垃圾飼喂生豬。四要積極配合當地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開展疫病監測排查,特別是發生豬瘟疫苗免疫失敗、不明原因死亡等現象,應及時上報當地獸醫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