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豬肉價格不斷下跌以及生豬期貨獲批,豬價再次成為市場熱點,大家對該最強豬周期拐點的猜測聲更是此起彼伏。
前段時間,萬科一個招聘廣告引起了熱議。公告顯示 ,萬科于2020年3月正式成立食品事業部。食品事業部在業務開展初期將布局生豬養殖,目前豬場招聘崗位包括聚落化豬場總經理、駐場開發報建專員、獸醫等。看到沒,知名房企萬科都開始養豬了!該消息甚至引發了賣房和養豬哪個更賺錢的大討論。
5月12日,國家統計局公布宏觀數據,4月CPI環比下降0.9%,降幅比上月收窄0.3個百分點;同比上漲3.3%,重回“3時代”,漲幅比上月回落1.0個百分點。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1.1%,漲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預計,豬周期同比見頂將成為推動食品CPI趨勢回落的最重要因素,非食品CPI不大可能出現明顯的補償性反彈,其維持年內CPI趨勢下行的判斷不變。
最近豬價確實下跌了,豬肉概念股開始回調了,難道豬周期拐點真的來了?
據悉,雖然供給端尚未出現急速擴增的景象,但從2月中下旬以來,國內生豬價格卻呈現出持續陰跌態勢。農業部數據顯示,5月6日全國豬肉平均批發價報43.02元/公斤,創2019年12月30日以來新低。其自2月19日報出50.08元/公斤的階段高點后,已連續近3個月維持降勢。五一小長假期間,雖然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緩解,消費市場獲得明顯提振,但生豬價格和需求并未見明顯起色。
也有市場人士認為,此時說拐點仍為時尚早,而且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特別是美國的疫情影響到了肉類的供應。
據報道,自疫情大流行以來,全美已有至少40家肉類屠宰場和加工廠停業。受此影響,美國每周肉制品產量同比下降36%,全國各地都出現現貨短缺現象。
市場人士認為,疫情下,海外凍品出口量減少,對我國出口量或會下降。但是由于進口體量相對還是很小,對我國生豬養殖行業的影響不會太大。至于后期國內生豬價格走勢,從需求的角度看,隨著國內疫情影響減弱,復工復學速度加快,豬肉消費需求有可能回升。而且從過往價格走勢看,每年5、6月份之后,豬肉價格也將呈現回升態勢,因此預計6月份后,國內生豬市場或將回暖。
廣州期貨分析師劉珂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目前我國豬價走勢依舊偏弱,北方地區降價現象稍顯趨緩,南方區豬價下跌幅度依舊偏大。
從當前情況來看,一方面是生豬產能在逐漸恢復,進口凍肉快速增長,3月份全月進口生豬制品同比去年多近200%。另一方面,疫情對豬肉的消費也產生了較強的抑制作用。再者,當前大豬、白條豬走貨不佳,屠宰企業頻繁壓價,養殖戶也出現了較為恐慌的拋售,因此豬價近期走勢偏弱在所難免。
“但是從大周期來看,今年整體供應偏緊也是事實,雖然目前大型養殖集團不斷投產,但是今年的豬肉產量大概為3934萬噸,較去年的4255萬噸下滑7.5%,供需缺口在1000萬噸以上。而且由于疫情影響,進口國供應出現問題,因此整體還是偏緊的,尤其是進入下半年,節日較多,對豬肉消費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從豬周期來說,今年可能是未來十年肉價的高峰。”劉珂認為。
至于拐點是否已經到來,劉珂覺得真正的拐點應該在下半年出現。“現階段的養殖場投產,也要半年左右才能出欄,且生豬消費具有季節性特征,現在是淡季,價格自然弱,但是到下半年9、10月份,國慶、中秋等節日到來以及氣溫降低都對肉制品的消費有刺激性作用,下半年才是豬肉價格博弈的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