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近期以來,江西省雨水充沛,野生蘑菇進入迅速生長期。為防范風險,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江西省市場監管局3月4日以江西省食品安全辦名義下發通知,要求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在新冠肺炎防控期間,同步抓好2020年群眾自采自食野生蘑菇中毒宣傳防控工作。
通知強調,野生有毒蘑菇危害極大,各級政府要未雨綢繆,落實屬地責任,加強組織領導,組織宣傳、廣電、市場監管、林業、衛生健康、教育等部門共同發力,督促鄉鎮(街道)以及村(社區)“兩委”把防范群眾自采自食野生蘑菇中毒工作擺在突出位置抓好抓實。各級食品安全委員會相關成員單位要落實好監管責任或主管責任,尤其是要防范野生有毒蘑菇流入農貿市場、路邊攤販,最大限度減少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的發生。
通知指出,江西省歷年實踐證明,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防控重心在于鄉鎮村組、有效手段在于宣傳教育、重點人群在于留守老少”;最好的辦法是,非專業人士做到“不采摘、不買賣、不食用”。各地各部門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手機短信以及微信、微博客戶端等媒體廣泛開展宣傳,普及科學防控知識,提高辨識能力和防范意識。村(社區)“兩委”要結合本地實際,采取設立警示牌、張貼宣傳畫、懸掛宣傳標語、敲鑼宣傳等務實、簡便、管用的辦法,加強田間、山頭、水邊等野生蘑菇重點生長地帶和中毒事件高發區域的宣傳提示,警示群眾遠離毒蘑菇。教育部門可采取“小手拉大手”等線上教育宣傳等方式,帶動學生家長堅決做到不采摘、不買賣、不食用野生蘑菇。
因此,江西省食品安全辦(江西省市場監管局)鄭重警示:野生蘑菇雖美,可不要貪圖一時口腹之欲,悔恨終生。
野生有毒蘑菇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有毒蘑菇中毒潛伏期為2小時至24小時,有的僅為10分鐘左右。誤食有毒蘑菇,肝損害型中毒最為兇險,表現為惡心、嘔吐、肝區疼痛等癥狀,發病急,死亡率高。
目前尚無特效解毒藥,誤食毒蘑菇而中毒的死亡率高。
一些野生有毒蘑菇與食用菇類外形相似,僅靠肉眼和根據形態、氣味、顏色等外貌特征難以辨別,極易誤食而引起中毒。有毒蘑菇所含毒素較為復雜,或因地區、季節、品種和生長條件的不同而各異。也就是說,你爺爺奶奶當年采過吃過、你父親母親去年采過吃過、你在老家曾經采過吃過沒有中毒,那只是運氣好。你今年采了、吃了,可能就會中毒。
野生蘑菇毒性會變異。不吃最安全!
網絡上和民間流傳的鑒別毒蘑菇方法靠譜嗎?
目前流傳的所有識別方法都不可靠。野生毒蘑菇是否有毒,目前沒有簡單易行的鑒別方法。毒蘑菇沒有明顯的標志,其大小、形狀、顏色、花紋等變化多端,在野外混雜環境中極難鑒別。
鑒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不是什么人人都可以的,需要具備專業知識,并借助高端的儀器設備。咱一個普通老百姓就不要“以身試毒”、以身犯險啦!
(江西省市場監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