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復工潮帶來大量餐飲需求,不少餐館的堂食營業也在逐步恢復。為員工和顧客測量體溫、對桌椅餐具每天多次消毒等防疫措施已經成為餐館的標配項目,許多餐館也主動減少桌椅擺放,或引導顧客分散就座。不過,最近一段時間記者注意到,消費者就餐聚集的情況仍然時有發生。
3月5日,北京舉行新冠疫情防控第41場發布會,針對小餐館陸續復工,對堂食營業提出更嚴格的防疫要求。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醫師孫鑫貴表示,在疫情期間,鼓勵打包帶走以減少在人員集中場所的駐留時間。若必須堂食,可采取分散或錯峰等方式就餐,并控制就餐人。餐館可適當增加飯桌之間的距離,保證每張飯桌只坐1人,點餐或結賬時應設置排隊一米線。
“我們已經把大堂桌椅間距拉大到1.5米,并且引導顧客分散就座。遇到人多的情況,如果顧客愿意分開坐,我們也可以把一盤菜分成兩份來上。”一家餐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盡管到店堂食的顧客不多,但聚集就餐的情況并不少見。“有時顧客一家人一起來吃飯,平時就同吃同住,到餐館來吃飯自然也同坐一張桌子。”
對于餐具消毒,孫鑫貴提出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是熱力消毒。將餐具洗凈后,置于沸水中煮沸15至30分鐘,或置于熱蒸汽發生器中蒸15至30分鐘。此外,也可以選用適宜餐具消毒的化學消毒劑,按照產品說明書進行消毒。
專家建議,消費者則應當在確保自身健康、沒有出現新冠肺炎可疑癥狀的情況下去餐廳,就餐前應正確佩戴口罩,就餐前再摘下,除了用餐時間均要戴好口罩。就餐前應當洗手,就餐時則應減少交流、專心吃飯。
走訪?
餐館這些地方待改進
記者昨日走訪餐廳防疫措施落實情況。中午12點半,在北沙灘橋東北側的麥當勞餐廳,來餐廳的顧客大多都是點餐后將食物打包帶走。一張長條桌將餐廳隔成了兩個區域,等待取餐的顧客大多站在長條桌前。“本餐廳為非接觸餐廳,請您手機掃碼自助點餐。”工作人員對顧客說。
記者發現,除了原有的等候線,長條桌前并沒有為其他等候的顧客施劃新的一米線,如何站位完全取決于個人。由于餐廳內部狹窄,并不能保障所有顧客之間都有1米的間距,有些人在掃碼之后,便走出餐廳,站在門外點餐。
就在記者等餐的時候,一名男子繞過擺在門口的長條桌,徑直走向取餐臺,記者發現,這名男子的口罩已經被拉到了下巴處。只見他趴在取餐臺前,向里面張望,而他與放食物的地方只有不到半米。“我的可樂好了沒?”男子伸著脖子沖里面大聲說道,卻不見有工作人員上前阻止。“您再稍等一會兒,馬上就好。”男子拿到可樂后,并沒有拉上口罩,在其他顧客的怒視中轉身離開了餐廳。
晚上6點,在大屯路的一家烤鴨店里,來吃飯的人并不多,餐廳里只有三張小桌前坐著人。一張四人桌旁,坐著3名沒戴口罩的男子正高談闊論。“我是過來打包的。”一名戴著口罩等菜的顧客說,雖然餐廳里就餐的人并不多,但她并不打算在餐廳里吃。“還是買回家吃心里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