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養殖類上市公司中,正邦科技單月30萬頭的規模已經可以算作行業中游了。而從公司3月4日晚間披露的銷售數據來看,當前生豬供應問題尚未得到明顯緩解。
數據顯示,今年2月,正邦科技銷售生豬34.27萬頭,1-2月累計銷售生豬64.24萬頭,同比下降42.76%。
只是受益于2019年下半年行業“養大豬”的策略,該公司商品豬出欄體重已經提升到了123.09 公斤/頭,較今年1月增長9.48%。
綜合其他幾家上市公司數據可以看出,前兩月頭部豬企銷量減少是行業共性,而非正邦科技一家獨有。
溫氏股份早前披露的1月銷售數據也顯示,當期銷售肉豬86.94萬頭,同比下滑65.13%。
供給減少,反應到價格層面就是上漲。
今年2月,正邦科技生豬銷售均價較1月繼續上漲,從33.82元/公斤提升到了37.02元/公斤。疊加生豬出欄體重提升因素,不僅完全對沖了銷量下滑的影響,當期收入反而出現了116.34%的增長。
需要指出的是,正邦科技算是業內披露2月份銷售數據較早的一家上市公司,其他養殖企業的關鍵數據將大概率與上述趨勢保持一致。
比如溫氏股份即將發布的2月份銷售數據,以及習慣于1月、2月銷售數據合并發布的牧原股份,預計都將在2月上旬披露相關數據。
而對于左右行業運行的核心價格問題,牧原股份近期接受中信證券等機構調研時曾作出判斷“2020年上半年豬價不錯,下半年略低一點,2021年的供需缺口會變小。”
結合正邦科技等先行披露的數據來看,今年一季度國內生豬銷售均價,甚至不排除超越2019年四季度均價的可能。
上半年,豬企業績無憂,只差大幅預增的一季報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