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隨著海墾新希望生豬生態循環養殖項目、海南海口牧原農牧有限公司現代化生豬養殖基地項目開建,截至目前我省在建、擬新建的生豬規模養殖場54家。為保障我省“肉籃子”供應,我省生豬企業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復工復產。
在屯昌縣屯城鎮佳丁村,海墾畜牧集團佳牡豬養殖場處于層層防控之中。進入養殖場的道路上設有多道消毒防疫點,人員測溫、穿戴防護設備方可進入,車輛必須進行洗消防疫。
海墾畜牧集團董事長王蘭介紹,該集團一手嚴密防控,一手保證春節至今生豬不斷供,出欄生豬全數向我省農貿市場和商超供應,并逐步恢復產能。目前該集團還積極推動紅華10萬頭仔豬場等項目建設,進一步保證市場供應。
在羅牛山儋州樂滿20萬頭生態養殖基地項目,49名工人進場施工,安放水、電管道,為7座塔吊接電。這里將建5棟5層高養豬樓,面積達17萬平方米。
澄邁縣海南瑞今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張重表示,為保障海口、澄邁及周邊市場豬肉供應,公司在春節期間正常生產。目前公司已有80%員工返崗,產能日漸恢復。對一些空缺崗位,采取“一崗多職”方式保證工作正常運轉。
據省農業農村廳不完全統計,全省已正常開展生產的生豬規模養殖場達613家。截至目前,全省正在投入運營生產的生豬規模養殖場,年可出欄生豬232.12萬頭,現存欄總數63.08萬頭。預計到今年年底,全省20家生豬規模養殖場將完成建設,可新增生豬產能231萬頭。
同時,我省推行“五帶動全覆蓋”模式,支持龍頭企業采用“統一欄舍標準、統一供應種苗、統一供應飼料、統一指導防疫、統一回收產品”的模式,帶動農戶恢復生產。開展標準化養殖示范創建活動,轉變傳統生豬調運方式;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搭建產學研推用合作平臺,推進疫病防控等關鍵實用技術的集成應用;督促市縣對人畜混居、畜禽混養的進行整改,促進畜牧業規模化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