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之下“復工復產”一詞刷屏,各行各業有條不紊恢復生產。但其實養豬人頻繁聽到“復產”并不是在新冠肺炎期間,而是在2019年非洲豬瘟疫情“吃緊”的時候,受到疫情侵襲之后生豬產能驟減,官方多次強調穩定生豬生產,保障豬肉供應。雖然官方給出的復產信號非常積極,但也有不同的聲音。
SwineTex養豬咨詢公司的創始人托德·瑟曼(Todd Thurman)表示:“2019年在中國工作了130多天,親歷了中國非瘟疫情的發展,我認為復養的最大困難是病毒無處不在,滲透到產業鏈的各個角落,很難根除,我估計中國全國所有水平生產系統的復養成功率在25%左右。我看到的75%的復養努力失敗了。”
的確,2020年01月01日至今還沒有新增非洲豬瘟疫情,可以說病毒的傳播有所放緩。但是養豬人心中仍然不安,“下一波”疫情什么時候會突襲?其實本質上在非洲豬瘟下復養更像是“進兩步退一步”,也有很多豬場復養失敗了再次“中招”。
因此,本質上我們還不能說非洲豬瘟疫情完全控制了,但不可否認的是,2018年08月發生首例至今,我們的確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不過是依靠生物安全,并非疫苗。
其實,非洲豬瘟疫苗一波又一波的階段性成果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刷屏網絡,養豬人現在已經對此類新聞逐漸無感。然而,新冠肺炎疫苗竟然也走這個路子!2020年2月25日,據媒體報道,天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黃金海教授團隊宣布已經成功研發出新型冠狀病毒口服疫苗,甚至有些媒體將標題改為“疫苗已經研制成功”,因此很容易被大眾誤解為已經上市并廣泛用于人群接種。
但真相其實也是階段性成果,疫苗是需要臨床驗證的,我國對疫苗的審批和監管是非常嚴格的,還有動物實驗和臨床試驗一系列的流程。目前天津大學相關人士表示疫苗已經初步成型,但距離上市言之過早,而且希望尋求企業合作!黃金海也表示,后續他想繼續推進該款疫苗的動物實驗等相關工作,不想再陷入爭論中。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曾益新曾經在近日會議上表示,疫苗研發過程比較復雜。由于新冠病毒是新的病毒,還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但中國的疫苗研發技術進步很大,有一批高水平研發團隊攻關。最新的進展是5條技術路線同步開展:滅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組亞單位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部分疫苗項目進入動物試驗階段,預計最快的疫苗將于4月下旬左右申報臨床試驗。
防疫重要提示
新冠肺炎下的復工復產進行得怎么樣了?伴隨人們踏上返工路,潛在的感染源多了起來,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醫生金句“防火防盜防同事”廣為流傳。的確,養豬行業當年也是“防火防盜防同行”!
企業要生存,員工要吃飯,經濟要穩定,這些無可厚非!但近日,接二連三發生復工后的疫情,這也給所有已經或準備復工復產的企業敲響了警鐘,當當網員工確診新冠肺炎致66人被隔離,繼而負責人被北京發改委約談。杭州一企業復工開會,30人中有11人被感染。這些不是個例!
2020年2月16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一名患者疫情期間與老家的親戚們聚會被傳染。回京后無隔離就上班,導致一名同事被感染。據回憶,是在處理餐盤時一起聊天沒有戴口罩,這個聊天對象當時被確定為密切接觸者,昨天也被檢測為陽性。目前全單位幾十人都作為密接被隔離了。例子很多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
疫情下,我們不能一味地等待疫苗(保護易感動物),也要做好防護措施,這在生豬行業叫做“生物安全措施”,建議新冠肺炎可以抄一下非洲豬瘟的卷子,切斷傳播途徑,消滅傳染源我們養豬行業還是有兩把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