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縣(市、區)農業農村局,廳屬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等十部委《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及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等十委廳局《關于加快推進廣西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導全區各地開展集裝箱養殖,確保集裝箱養殖模式高質量發展,不斷提高我區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水平,我廳組織制定了《關于推動廣西集裝箱養殖模式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
2019年11月13日
關于推動廣西集裝箱養殖模式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集裝箱養殖模式是采用標準定制的集裝箱為載體,把養殖對象集中在箱內,運用高新技術進行受控式集約化、智能化養殖,實現養殖尾水生態循環利用、達標排放,并顯著提升水產品質量品質,將傳統水產養殖從池塘等自然水域“解放”出來,具備節地節水、集約高效、生態環保、質量安全、智慧標準等特點的新型養殖模式。該技術入選2019年農業農村部十大引領性農業技術之一。
2019年6月5日,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等十委廳局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廣西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把集裝箱循環水養殖技術和模式作為水產高效生態養殖模式加以推廣。目前,集裝箱養殖模式已在我區興起,既有成效也有問題和困難。為推動我區集裝箱養殖高質量發展,促進我區水產養殖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結合廣西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等十部委《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及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等十委廳局《關于加快推進廣西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將科技創新作為引領我區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第一動力,把研發集裝箱養殖作為引領我區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重要抓手,以市場為導向,按照創新和綠色發展的要求,開展集裝箱養殖技術研發和示范,建立技術模式應用標準體系,構建新型推廣應用工作機制,為我區水產養殖業轉型升級提供新的技術方案,加快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步伐,為綠色興漁、鄉村振興作出貢獻。
二、目標任務
到2022年,在全區建成3個集裝箱養殖研發基地、10個集裝箱養殖示范基地,實現“五個一”目標,即研發一套成熟的技術標準和技術模式,打造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基地,培養一支技術專家隊伍,培育一批享譽區內外的綠色品牌,構建一套以企業為主體的產業化示范推廣新機制。
到2035年,集裝箱養殖成為我區水產綠色生態養殖主要模式之一,水產養殖業全面轉型,發展空間布局科學合理,自然水域生態環境優美,質量效益大幅提升,全面實現我區水產養殖業綠色、現代化發展目標。
三、工作原則
(一)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政府通過制定規劃、出臺政策、創新機制,支持和指導集裝箱養殖產業發展。堅持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以市場為導向,發揮企業主體作用。
(二)理念先行,示范引領。堅持把技術創新擺在核心位置,用新思路、新模式、新技術推動產業發展。堅持問題導向與示范引領及超前布局相結合,遵循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的基本規律,扎扎實實打基礎。
(三)綠色發展,環境友好。堅持資源節約,做到節地、節水、節力、節料。強化水資源循環利用和種養循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構建綠色產業體系,走生態文明的發展道路。
(四)智慧標準,提質增效。通過以物網智慧漁業為核心的經營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管理精細化、產品品牌化建設,實現“四減三增”,即減病、減藥、減肥、減災和增產、增質、增效。
四、主要工作
(一)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各地要以本地已編制發布的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為依據,根據鄉村振興戰略和綠色發展要求,推動制定集裝箱養殖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和區域布局。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將集裝箱養殖作為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重點任務,納入相關產業發展規劃。
(二)開展技術模式研發與示范。在南寧、桂林、玉林、貴港等地區,綜合選擇一批區域代表性好、轉型意愿強、技術儲備足、基礎設施優、示范帶動強的養殖企業或合作社,聯合打造集裝箱養殖研發基地和示范基地。通過項目支持,按照農(漁)業產業園區建設要求,把示范基地建設成為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核心基地。
(三)建立技術模式應用標準體系。充分發揮科研、院校和技術推廣單位作用,針對技術模式落地不成熟、標準體系不健全等問題,重點從集裝箱及其循環水系統標準化構建、良種良法配套、尾水生態處理、質量安全保障等方面,對模式配套關鍵技術進行熟化和標準化提升,形成水產養殖轉型升級一攬子綜合技術解決方案的樣板。按照水產養殖綠色生產規范要求,優化技術模式,推動各示范基地制定推廣應用技術規范,分區域分模式制定一批區域適用性好、指導性強、認可度高、操作便捷的應用標準,增強技術模式的區域適應性和實用性。
(四)構建新型推廣應用工作機制。推動相關科研、教學、推廣單位和科技企業與示范基地開展技術合作,組建跨學科、跨領域的專家團隊,構建政、產、學、研、推、用“六位一體”的技術推廣應用新機制,促進各方技術共享、數據共享、人才共享、成果共享,充分發揮示范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綜合展示先進技術,促進技術成果轉化應用,培養新主體新人才,完善基地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社會化服務。
(五)積極打造綠色品牌。充分發揮集裝箱養殖綠色、優質、生態優勢,創立一批以集裝箱養殖為核心的區域公共品牌和企業品牌。以綠色品牌為導向,建立健全產加銷一體化生產經營體系、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和產業服務體系,創新建立全產業鏈運營模式,實現品牌增效。利用各種媒體加大綠色有機品牌宣傳的力度,組織參加各種產品展示展銷活動,不斷擴大品牌影響力。
(六)加強產業配套服務。因地制宜擴大發展“集裝箱養殖+水稻”“集裝箱養殖+蔬菜”“集裝箱養殖+果樹”等模式,促進產業多樣化。以水產技術推廣體系為依托,構建與產業化相關的技術和服務體系,加快培育苗種供應、技術服務、產品營銷等方面的經營主體,完善產業配套服務。結合全域旅游需求,大力發展觀光體驗、科普教育、文化娛樂、餐飲品嘗等休閑漁業,提升休閑漁業內涵和品質。加快發展綠色有機水產品精深加工,積極搭建電子交易平臺,不斷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將集裝箱養殖上升到政府戰略層面來謀劃,建立組織機構,納入當地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作為深入推進廣西產業扶貧、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進行推動。統籌布局集裝箱養殖的相關項目、專家團隊和示范產業園區建設。
(二)加大政策扶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牽頭制訂工作計劃,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出臺支持集裝箱養殖發展的相關政策,推動將集裝箱養殖納入漁業柴油補貼政策調整、現代特色農業(漁業)核心示范區建設和農機補貼目錄支持范圍。積極爭取財政專項資金,加強科技經費的統籌協調,重點支持科研單位開展專項研究、支持企業開展研發和示范基地建設等,做大做強集裝箱養殖產業。
(三)強化金融支持和服務指導。針對集裝箱養殖投入大的特點,要以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為原則,推動更多的社會資本、金融機構、龍頭企業參與集裝箱養殖工作。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成立技術指導專家組,加強科研與生產的對接,引進、挖掘和培育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人才,組織有關專家在點和面上進行技術指導和服務;要組織開展宣傳培訓,利用報紙、網絡、信息等多種渠道,加大對典型經驗宣傳的力度,同時總結匯編新模式、新技術和典型經驗,組織開展培訓與推廣工作,營造集裝箱養殖綠色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