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新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加大內蒙古畜牧養殖業補貼的建議收悉。經商財政部,現答復如下。
內蒙古生態環境優良,飼草和牛羊養殖資源豐富,是國家重要的綠色畜產品供應基地。畜牧業作為農業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為保障國家綠色畜產品供給,增加農牧民收入,保護和改善草原生態環境,做出了重要貢獻。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內蒙古現代畜牧業建設,不斷加強政策指導和扶持力度,通過實施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與財政項目,有力地促進了內蒙古畜牧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一、關于加大對內蒙古畜牧養殖業補貼的建議
2015年起,國家在內蒙古自治區等牧區省份實施畜牧良種補貼項目,對項目區內使用良種精液開展人工授精的肉牛養殖場(小區、戶),以及存欄能繁母羊30只以上、牦牛能繁母牛25頭以上的養殖戶進行適當補助,通過使用優質凍精和優秀種公畜配種,提高能繁母牛母羊的繁殖率,提升后代的生產性能及產品質量。2018年,中央財政在內蒙古實施畜牧良種補貼項目,安排資金7620萬元對養殖場戶購買優質肉牛精液及種公羊進行補貼。2019年,將繼續實施畜牧良種補貼項目,減少養殖戶人工授精配種的成本支出,降低生產成本,增加農牧民收益。我部將在資金測算和資金安排上,繼續對牧區良種推廣、農作物的良種補貼等方面予以扶持。
下一步,中央財政將積極做好相關政策貫徹落實工作,堅持綠色引領,加快促進農業生產方式由粗放經營向集約高效循環轉變。我部將會同財政部等相關部門研究基礎母畜補貼等扶持政策,充分調動養殖戶飼養基礎母畜的積極性,促進農牧民增收。
二、關于加大蛋白類飼料原料種植補貼力度,擴大種植面積的建議
大豆是重要的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飼料來源,在農業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2016年以來,中央財政共安排21億元資金,支持內蒙古自治區開展耕地輪作制度試點,試點累計面積1400萬畝,推廣以玉米與大豆為主的輪作種植模式,鼓勵農民擴種市場短缺的大豆,調減非優勢區籽粒玉米面積,發揮大豆根瘤固氮養地作用,促進種地養地相結合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初步統計,在耕地輪作制度試點及相關扶持政策帶動下,近幾年全區大豆播種面積增加500萬畝左右,大豆擴種趨勢明顯。
下一步,我部將按照中央決策部署,大力推進大豆振興計劃,中央財政繼續實施東北地區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調動農民種豆積極性,擴大耕地輪作試點規模,支持主產區實行玉米與大豆合理輪作;加大大豆制種大縣獎勵力度,促進大豆生產恢復發展,提升國產大豆自給水平。
感謝您對畜牧業工作的關心,希望今后繼續對我部的工作予以支持。
聯系單位及電話: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
010—59193295
農業農村部
2019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