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福春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支持糧食主產區發展糧食產業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建議收悉。經商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制定出臺專項扶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政策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國家糧食安全,確立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糧食安全戰略。我部認真貫徹落實有關決策部署,把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有效供給作為農業農村發展的重中之重,不斷加大支持力度,提升糧食生產水平。一是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實施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大規模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夯實糧食生產基礎,促進高產穩產、旱澇保收、生態友好。近年來,中央和地方財政每年投入1000多億元,截至2018年,全國已建成高標準農田6.42億畝。2019年,根據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精神,我部會同財政部整合農業綜合開發專項資金、土地整治工作專項資金和水利發展資金中用于農田水利建設部分,設立農田建設補助資金,加上中央預算內投資的農田建設投資,全部用于高標準農田及農田水利建設,到2022年將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二是加強耕地質量保護。2016年,中央財政全面推開農業“三項補貼”改革工作,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將農作物良種補貼、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合并為農業支持保護補貼,政策目標調整為支持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適度規模經營。中央財政每年安排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1200多億元,以擁有耕地承包權的種地農民為補助對象,鼓勵各地創新方式方法,以綠色生態為導向,提高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水平,引導農民綜合采取秸稈還田、深松整地、減少化肥農藥用量、施用有機肥等措施,切實加強農業生態資源保護,自覺提升耕地地力。同時,中央財政通過農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資金,支持耕地質量提升、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以及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三是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按照《國務院關于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指導意見》的部署和要求,我部開展了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劃定工作,今年年底前將全部完成10.58億畝的劃定任務,其中糧食生產功能區9億畝。
二、關于持續實施玉米生產者補貼政策
為推動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2016年,國家決定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取消玉米臨時收儲政策,實行市場化收購,同時建立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對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在政策實施中,中央財政將補貼資金切塊撥付到地方,由地方政府制定具體的補貼辦法,明確補貼對象、補貼依據、補貼標準等,并負責將補貼資金兌付給玉米生產者。2019年,國家繼續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實行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按照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和國務院相關部署,3月初,財政部即聯合發展改革委向有關省區明確了今年的玉米生產者補貼政策,同時,要求地方根據本省區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補貼實施辦法,在春耕前向社會公布。
三、關于加大對以糧食精深加工為主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扶持力度
2014年以來,國家啟動實施大豆、油菜籽和玉米收儲制度改革,理順大豆、玉米等糧食價格形成機制,有效激活了農產品市場,從根本上促進了玉米等糧食深加工產業發展。同時,為鼓勵農產品加工,中央和省級財政對加工企業給予一定的補貼,支持地方加快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2017年以來,中央財政進一步利用產糧大縣獎勵資金支持地方實施“優質糧食工程”,促進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資金主要由地方統籌用于開展“中國好糧油”行動、完善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建立專業化社會化的糧食產后服務體系三方面內容,推動糧食產業提質增效。到2019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吉林省“優質糧食工程”獎勵資金5.85億元,支持吉林省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
四、關于適時設立一次性玉米儲備
為落實國務院關于糧食庫存消化有關部署,2016年,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會同我部等有關部門將部分臨儲玉米劃轉為國家一次性儲備,由中儲糧集團公司通過輪換實現新陳置換。2019年初,受國際貿易形勢、非洲豬瘟疫情等因素影響,玉米價格走低,收購進度慢于常年。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會同我部等有關部門下達部分一次性儲備玉米輪入計劃,其中吉林省124萬噸。在此帶動下,多元主體積極入市,收購進度明顯加快,價格企穩回升。目前,東北地區玉米沒有出現大面積“賣糧難”。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進一步完善糧食產業發展相關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落實落地。
感謝您對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關心,希望繼續對我部工作給予支持。
聯系單位及電話:農業農村部計劃財務司 010-59193253
農業農村部
2019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