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市場監管局,省局執法稽查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安全監管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和2020年食品安全市場監管重點工作部署,經省局研究,制定了《全省食品經營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現印發你們,請抓好工作落實。
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辦公室
2020年5月11日
全省食品經營安全風險隱患排查
治理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好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安全監管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守住全省食品安全底線,省局決定從即日起至 7月30日,在全省開展食品經營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現提出以下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全面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落實當前疫情防控工作總體部署,統籌食品經營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細化措施,層層落實。組織人員對本轄區內食品經營食品安全進行一次“拉網式、全方位”的隱患排查,推進各項監管措施落實、落地、落細;督促食品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整改食品安全隱患,改善食品經營條件,提升食品經營安全保障水平,嚴防食品安全事故,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排查內容
結合日常監管、應急處置、抽檢監測、投訴舉報、輿情監測等綜合情況,在全面排查風險隱患的基礎上,對本轄區內食品經營單位主體責任落實不嚴格、日常檢查發現問題較多、問題整改不到位、兩年以來發生食品經營安全問題的單位開展重點治理工作。同時,采取網絡抽考的方式,抽查考核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食品安全知識掌握情況。
各地要著力防風險守底線,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突出抓好校園食品安全,保障學生返校復課飲食安全,嚴密防范發生群體性食源性疾病;突出抓好餐飲質量安全,加強集體用餐配送單位、中央廚房、旅游景點、單位食堂、餐飲門店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壓實網絡訂餐平臺責任;突出抓好肉蛋奶、米面油、水果蔬菜等大宗食品安全,確保群眾一日三餐的飲食安全。
(一)學校食堂。嚴格檢查貫徹落實《四川省中小學食品安全管理辦法》情況,檢查食品安全管理機構設置情況,學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配備、培訓、考核及履行職責情況,食品信息公示制度落實情況、校外供餐管理情況、學校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方案等內容;學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執行情況,以及校園食品安全投訴舉報箱設置、“明廚亮灶”工作開展情況。
(二)其他餐飲服務提供者。進一步加強餐飲服務單位主體責任意識,以養老、救助機構、機關企事業單位食堂等集中用餐單位、大型餐飲經營者、“農家樂”為重點,嚴格檢查從業人員管理,并抽查考核食品安全員的培訓情況;檢查設施設備維護、加工制作、餐飲具清洗消毒、環境衛生控制等制度落實情況;嚴格落實食品安全進貨查驗、安全自查、食品留樣、文件記錄等制度。
(三)食用農產品經營。重點檢查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建立入場銷售者檔案和食用農產品準出合格證明情況;銷售和貯存農產品的環境、設施設備是否符合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求;信息公示、入場銷售者檔案建立等主體責任落實情況;2019年抽檢食用農產品農獸藥殘留超標等問題溯源率情況,加大對豬肉及肉制品等重點品種索證索票檢查力度。
(四)食品銷售經營。以農貿(批發)市場、商超、鄉村及學校周邊經營店等為對象,重點檢查食品銷售者是否持證經營,經營范圍和實際經營范圍是否一致,是否執行進貨查驗及記錄等有關制度,如米、面、油等大宗食品的索票索證(尤其是檢驗報告),檢查是否銷售過期變質、無標簽標識食品、偽劣食品,是否查驗并留存銷售者資質和產品合格證明文件或憑證,加強蜂蜜、白酒、飲用水的日常監管。落實總局《關于加強冷藏冷凍食品質量安全管理的公告(2020年第10號)》要求,強化凍庫、冷庫備案管理等主體責任落實情況排查。
(五)食品小經營店。以農村、城鄉結合部為重點,檢查是否備案;是否存在經營假冒偽劣食品、“山寨食品”、“三無”食品、標簽標識不符合食品安全的食品;是否及時清理感官性狀異常、腐敗變質、超過保質期、包裝破損的食品;是否保持經營場所環境整潔。
(六)網絡食品經營。抽查線上監測的違規信息開展核查處置情況,對違法行為查處、移送情況;抽查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線下實體店食品經營許可證、實際經營地址是否與網上公示一致,原料采購、環境衛生、加工制作、清洗消毒、從業人員等方面是否嚴格管理。抽查考核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食品安全知識,檢查分支機構、代理商、合作商備案登記情況,是否建立臺賬;檢查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入網審查登記、線上信息公示、配送過程管理情況。
三、工作措施
(一)全面排查。市(州)、縣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要依據省局下發食品經營環節檢查事項清單(川市監辦〔2019〕91號)所列重點項目,組織好本轄區內的風險隱患排查工作,并督促食品經營單位立即全面開展自查,全面排查食品經營者主體責任落實情況等內容,列出問題清單,明確整改措施和時限。
(二)開展行政約談。對近2年內發生過事故、 2019年以來存在3批次以上抽檢樣品產品、2017年以來連續3年以上具檢出不合格樣品的學校、單位食堂以及食品經營者進行約談。
(三)強化抽檢監督。建立連續2年以上發生抽檢不合格批次經營單位、產品檔案,對高風險食品、重點領域加大監督抽檢頻次;抽查抽檢不合格產品后續處置是否從嚴查處、追根溯源。
(四)加強信用監管。將企業違法信息列入企業信息系統,充分發揮信用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作用,營造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提高企業違法成本。
(五)強化督查。市(州)要以交叉檢查或者飛行檢查的方式,督查基層落實監管責任情況;省局采取“雙隨機”方式,對學校食堂、集中交易市場、旅游景區、城市綜合體餐飲服務單位開展抽查,并將去年風險隱患督查發現的問題進行重點督查。
(六)抓好整改。對排查出的風險隱患問題要做好分析研判,建立工作臺帳,有針對性地制定整改措施,明確治理的相關責任部門、責任人及完成時限。
(七)從嚴查處。根據食品經營單位排查發現問題的性質,該整改的要整改、該處罰的要處罰、該責令停業的要停業、該吊銷許可證的吊銷許可證、該追究責任的要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公安機關查處。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認識。各地要提高政治站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強化思想認識。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堅持“一把手”負總責、親自抓,分管領導靠前抓,領導干部要帶頭深入一線明察暗訪,責任部門要務實抓,層層壓緊壓實責任,形成整體推進的工作合力。
(二)做好統籌安排。按照“全面排查、重點治理”的要求,結合去年開展風險隱患排查出的問題隱患,開展“回頭看”,制定細化工作方案,分解落實工作責任,明確目標要求,確保國家總局和省局關于食品經營風險排查治理工作的要求落到實處、收到實效。
(三)突出工作重點。要堅持問題導向,強化風險研判,既全面排查,又重點治理,突出工作實效。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對具有本地特點的一些風險領域進行重點研判、重點整治。
(四)嚴格督查問責。省局將組織11個檢查組對全省21 個市(州)工作開展情況進行“雙隨機”檢查。對那些不重視排查整治工作,存在嚴重食品安全隱患的,省局視情況將檢查結果分類通報市州局和市州政府。
(五)信息報送。檢查人員名單報送,各市(州)局于5月14日前報送稽查執法人員和監管人員各1名(包括姓名、職務、單位、聯系方式);各市(州)局7月30日前將食品經營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總結和附件2統計表報送省局食品經營處(聯系人:陳海華,電話:86749949,郵箱:396828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