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防控期間單位食堂要錯時就餐
輪流就餐、錯時就餐,提高用餐人員分散性;所有后廚操作人員和前廳服務人員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并按時更換……隨著春節假期的結束,人員陸續返京,各級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即將恢復正常工作狀態,單位食堂也會隨之開始運轉。昨天,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發布《單位食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預防控制指引》(以下簡稱“指引”),提示各單位食堂做好疫情相關防控工作。
《指引》中明確,在單位就餐,食堂要科學合理安排用餐人員輪流就餐、錯時就餐,提高用餐人員分散性。就餐期間要避免面對面就餐,盡量避免談話交流并縮短就餐時間。也可以采用個人自帶餐具,打餐后返回辦公地點單獨用餐的方式。同時,到食堂的就餐人員,要做好自我防護。就餐前按照“七步”洗手法規范洗手,坐下吃飯的最后一刻才脫口罩。
《指引》要求,單位食堂應當堅持對從業人員進行每日晨檢和體溫監測,發現發熱(37.3度以上)、干咳、四肢乏力癥狀的立即隔離并就診,并對其接觸的環境、物品進行消毒處理,在醫院確診前不得上崗。對發現的其他腹瀉、手外傷等有礙食品安全情況的要調離工作崗位。
單位食堂應當加強從業人員個人防護,除要求職工穿戴工服、發帽等常規防護裝備以外,還要在疫情防控期間,所有后廚操作人員和前廳服務人員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并按時更換。對于食堂的操作區域和就餐區域的環境衛生,《指引》也提出了要求。每天要對食品加工區和就餐場所進行清潔、消毒和通風操作,就餐場所內要配備洗手消毒設施和自帶餐具洗滌設施。
單位食堂要保證食材新鮮,落實進貨查驗和索證索票制度,做好采購、驗收及臺賬登記工作。不采購無來源或不合要求的食品和食品原料。嚴禁采購、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以及檢疫不合格的肉類及其制品,嚴禁圈養、宰殺活的畜禽動物,嚴禁采購和制售野生動物及其制品。
單位食堂應當按照《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的各項要求,規范食品加工制作過程。不同類型的食品原料要分開貯存、分開加工;烹飪過程要做到生熟分開,燒熟煮透;餐飲具消毒要按照規范的流程進行,保證消毒效果。(記者 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