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僅是開局。在經歷了2017年、2018年巨頭們紛紛布局豆奶行業之后,2019年,整個豆奶行業乃至于植物基飲料市場,都稍顯沉寂。但消費升級仍是飲料生產企業不得不面對的一個課題,潛在的市場需求也仍然具備足夠的吸引力。
相較于前兩年的高調入局,2019年各家企業和品牌僅是暗暗在植物基飲料市場“跑馬圈地”。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誰將是最后的勝出者,答案或許是那些具備足夠先發優勢的巨頭。
以豆奶破局的巨頭們
中國植物基蛋白飲料市場,在2017年以前,可以用不溫不火來形容。雖然有一到兩家企業能夠獲得業績的增長,但更多的是陷入所謂的“中年危機”。
然而在2017年和2018年,植物基蛋白飲料市場卻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度。其中最受關注的明星非豆本豆莫屬。2017年,經過近兩年的研發,食品飲料巨頭達利食品切入豆奶產業,推出“純天然、不添加”的豆奶品牌豆本豆。在無任何化學助劑的情況下,豆本豆實現了整顆黃豆從固態到液態的轉變,且其顆粒達到微米級。這樣的產品對于處于消費升級之中更加注重營養和健康的消費者來說,具備足夠的吸引力。
隨著豆本豆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豆奶行業迎來了更多的巨頭入局。可口可樂、伊利、蒙牛、統一等企業或低調、或高調紛紛表示切入豆奶領域。一時間,豆奶行業收獲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度。
相較于其他植物基蛋白飲料,大豆在中國種植的歷史超過2000年,豆類飲品在中國擁有最廣泛的群眾基礎。中國現存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就有“五谷為養,失豆則不良”的記載,可見豆類在中國人膳食平衡中擁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國家衛計委頒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議每人每天攝入大豆或相當量的豆制品30-50克。事實上,大豆蛋白質含量高達40%,屬于優質蛋白。另外,豆奶還富含鈣、磷、鐵、鎂等微量元素,其中鐵的含量是牛奶的25倍。從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到大豆的營養成分,都可以看到,選擇以豆奶切入植物基蛋白飲料市場都是最優選擇。
植物基市場,誰能勝出
即將過去的2019年,整個植物基蛋白飲料市場似乎告別了2017年、2018年的喧囂。但由消費升級引發的飲料產業變革,使得植物基蛋白飲料的市場前景仍然十分樂觀。
這從2019年“雙11”期間飲料行業的銷售概況即可見一斑。2019年“雙11”期間,賣得最好的飲料不是可樂這樣的傳統飲料,而是植物蛋白飲料。其中,豆本豆唯甄豆奶,成為了“雙11”飲料銷售中的“單品王”。在整個單品榜單中,植物基飲料也是最受歡迎的品類。
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人均植物蛋白飲品消費僅為3.2美元,2016年達到了9.9美元/人,人均消費金額約為美國的1/10。預計至2020年,我國植物基蛋白飲料的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飲料制造業市場總規模的約25%,正式成為飲料制造業的主要細分品類。
盡管入局者眾多,那么在一片“藍?!泵媲?,什么樣的企業將在“跑馬圈地”的植物基市場最終勝出,答案或許是那些具備先發優勢的企業。
眾多周知,飲料作為一個比較特殊的行業,物流成本在整個產品的成本比例中所占比重較大。一般來說,飲料運輸的合理半徑在500公里以內,否則產品的競爭力將受到極大物流成本增加的影響。這意味著那些擁有全國產能和渠道布局的企業,不僅可以把產品更好、更快地送到消費者面前,更加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對于消費者來說,產品力是關鍵。如今在吃得好的認知之外,人們也更加注重理性的一面。比如營養結構的均衡以及是否好吸收等。媒體報道顯示,最近有機構以傳統豆漿和市場火爆的豆本豆為研究對象,發現人體對于豆本豆所含蛋白質的消化率顯著高于普通豆漿。
實際上,鑒于國人的飲食習慣以及對于植物基蛋白飲料領域的認知,在短期內,可能豆奶行業仍然是最具前景的植物飲料細分領域。那么,具備產能、渠道優勢和產品競爭力的企業,顯然具備了更多先發優勢。在這場飲料產業的變革中,可能成為最終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