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國慶長假你是不是已經期盼很久了呢?是不是要迫不及待的開始吃喝玩樂呢?每逢節假日吃吃喝喝絕對是假期生活的重頭戲,但是如果太過放肆,你的身體可能會傳來警告!所以,吃喝玩樂的同時也要遵守養生“潛規則”。下面請跟隨人民健康網一起學習節假日如何健康吃喝,美麗你的假日心情,度過美好假日。
注意飲食衛生
國慶假期,許多人選擇出游、聚餐、野炊等方式放松自己。因此餐飲的食品衛生安全要多加注意。外出就餐應選擇證照齊全、內外環境整潔、餐飲具潔凈、量化分級級別高的餐飲單位就餐。如忽視衛生,食品在操作中極易受到污染,致使就餐人群發生集體性感染或食物中毒。
切忌暴飲暴食
現在生活好了,平常吃的就像逢年過節一樣,所以,放假期間就不用大吃大喝。我們平常是一日三餐,按時定量,消化系統形成了與飲食行為相適應的規律。大吃大喝容易引起胃腸功能失調,還會增加心臟病急性發作的危險。
秋季補水很重要
秋干氣躁,人體的水分容易丟失。體內水不足時,會感到口渴、頭痛,還容易疲勞。注意及時補充水分,特別是旅游時。不要感到口渴時再喝水,每天至少喝水1500毫升(8杯),茶水、白開水都是健康的選擇;飲料特別是含糖飲料中含有一定的能量,不喝或少喝。
酒雖好但不要貪杯
親朋好友相聚,酒是少不了的。首先做到,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選酒首選葡萄酒,白酒盡量選低度酒。過量喝酒會造成腸黏膜的損傷及對肝臟功能損害,從而影響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和轉運;還可以引起急性酒精中毒,從而引起胰腺炎。解酒的最好辦法就是少喝!
飲食均衡葷素搭配
豐盛的飯局看似各類菜色都有,似乎可以滿足身體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其實不然,膳食纖維就在你咀嚼大魚大肉的過程中慢慢流失了。許多人參加飯局之后就會出現便秘或排泄不順等情況,這就是因為膳食纖維攝取不足。所以要多吃新鮮的蔬菜,少吃肉,以補充足夠的纖維素。
避免攝入過多的熱量
“每逢佳節胖三斤”,假期飲食要警惕熱量!攝入熱量過多最直觀的體現就是體重上漲。一個人要維持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熱量的前提下,按體重計算,每天要攝入30-50大卡/公斤的熱量,也就是說,一個50公斤的人,每天要攝入1500-2000大卡的熱量,才能維持目前的體重。
國慶美食推薦
為大家推薦幾道國慶必吃的養生菜,助力你的假期好心情!以下菜品雖然健康美味但也要適量食用。
第一道:秋季進補來只鴨,養胃潤肺全靠它。夏秋交替,濕熱交雜。喝老鴨煲滋陰潤燥,好處多多。秋天吃一些老鴨湯來進補是非常有益的。挑個毛色發亮、眼睛水靈、屁股圓大的老鴨來煲湯,味道絕對鮮美。
推薦做法:筍干老鴨煲
材料:老鴨一只、筍干、玉米、火腿
做法:1、老鴨洗干凈、去內臟,切成一塊塊的四方塊,放進一只大砂鍋里。2、加入水和火腿塊。大火燒開后,小火燉一個小時。在燒到一半的時候,加入筍干。可以一開始就加入筍干。
第二道:養血潤燥用海參。中醫來講,吃海參“補腎益精,養血潤燥”。而現代研究也表明,海參含高比例蛋白、豐富維生素、微量元素及一些特殊營養物質,營養成分高達50多種。怎么看都是進補的好食物。泡發海參可是有講究的,不能怕麻煩。加水沒過海參待泡軟后,再加水煮。水開后再調至小火繼續煮15~30分鐘,停火后等海參自然涼透。然后,將海參沿著腹部原有的切口縱向剪開,去除海參腹內的殘余內臟和海參的沙嘴。清洗過后第二次煮,開鍋后轉小火繼續煮15~30分鐘,停火后自然涼透。最后,放進清水里,在冰箱里冷藏繼續漲發一天。
推薦做法:小米雞湯燉海參
材料:泡發好的海參3只,雞全翅 2個,蔥1段,姜1塊,鹽適量。
做法:1、雞翅洗凈,控干水分,切成塊狀。2、海參切成條狀,姜切片,蔥切段。3、雞塊倒入砂鍋中,加清水,大火燒開,撇去浮沫。4、將蔥、姜放入砂鍋中,大火燒開,轉小火燉煮至雞肉將熟。5、在雞湯中放入小米,煮至粘稠。6、放入海參同煮,小火煮20分鐘左右。7、最后加入適量鹽即可。
第三道:滋肝補腎當選鱉。秋季滋補,講究“補燥”,又和甲魚偏陰性、能養陰生津的特性相吻合,補燥剛剛好。嘴皮裂開、皮膚干燥、大便干結等等“燥”的表現,都可以通過吃些甲魚來緩解。挑到一只好甲魚,光看外表有的時候還不夠,其實可以在殺甲魚時多看看,肚子里的脂肪顏色發黃,說明野生程度高,營養價值好;如果脂肪發白,說明是溫室里養出來的。
推薦做法:枸杞燉甲魚
材料:甲魚500克 枸杞子25克
做法:1.將甲魚宰殺,連同枸杞子裝入沙鍋,加入姜及適量清水。2.用微火燉15分鐘,去掉姜,加入料酒、鹽。3.再用微火燉至熟爛即可。(人民健康網綜合自環球網、錢江晚報、新華網)
☆推薦閱讀☆
常練三動作腿不老 5種運動高效燃脂強心肺
好吃又養生!秋季千萬別錯過這8種水果
熱愛運動孩子才有出息 育兒三分教七分等
年紀輕輕就耳背?不是玩笑!10題自測聽力
啥狀況提醒你已變老?教您健康長壽"四字經"
人到中年為何易發福?肥胖有八大健康風險
血管堵沒有跡可尋 哪些胸悶可能是心臟病
如何降低甘油三酯?堅持做到“兩多四少”
脂肪肝別陷入6個誤區 8大征兆預示急性心梗
養胃、降壓、護心 這些食物都是養生"利器"
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喝粥?聽聽專家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