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蘑菇總動員 婦女唱主角
初夏,陽光灑在重慶市萬盛經開區叢林鎮菌菇生產基地,一個個種植大棚整齊排列,“蘑菇總動員”主題公園里,各類菌菇樣式的小設施錯落有致,隨處可見。
叢林鎮是菌菇種植大鎮,已有數十年的種植歷史。近年來,該鎮加快發展食用菌產業項目,種植規模逐步擴大,品種不斷增多,2019年共生產各類菌菇6.5萬噸。
叢林鎮黨委副書記、婦聯主席張淑容告訴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叢林鎮正在以蘑菇總動員為主線的產業振興之路上大步前行,源源不斷的收入為村民特別為婦女姐妹們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幸福感。
引進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
叢林鎮雖然有很長的食用菌菇種植歷史,但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以個體和散戶為主的小規模種植,從2016年開始,叢林鎮探索建立了以食用菌種植為主的“叢林現代農業產業園”,不斷擴大菌菇規模種植。
在當地政府招引下,多家食用菌生產龍頭企業先后落地叢林鎮。
重慶華綠生物有限公司是在2018年進入叢林鎮的,第二年就產出5萬噸金針菇,產品銷往重慶、四川、貴州、湖南等地。在華綠生物8100平方米的廠區內,一條巨大生產線正在運轉。公司行政部主管董永博告訴記者,這里每天約有150噸金針菇出產。
“我們全程無菌生產,空氣循環采用單向循環系統。”董永博拿起一瓶金針菇告訴記者,每瓶金針菇經過25天左右的培養和25天左右的生長,可長出1.1斤可食用部分,長出一茬后,底料便賣給肥料廠和其他食用菌企業,用來制作有機肥等。
走出華綠生物公司,記者來到重慶雁博生物有限公司的雙孢菇種植基地。記者看到,在一層層菌床上,白白胖胖的雙孢菇像一個個小湯圓密密麻麻擠在一起,茁壯生長。
“現在,第一批雙孢菇采摘接近尾聲了,一年可以種植6季,每季一個棚能采摘2.5萬斤。”雁博生物負責人嚴俊告訴記者,雁博生物首批建了20個菌棚,目前第二期建設正在進行,準備建40個菌棚。
龍頭企業的進入,帶動了叢林鎮食用菌產業的發展,而且在它們的宣傳下,叢林鎮在食用菌業內的聲名也越來越大。張淑容介紹,近年來,在扶持大企業的同時,叢林鎮積極培育小微企業,通過開展相關培訓,提高食用菌種植戶和從業村民的種植和采摘技術。2019年,叢林鎮年產20萬包以上的蘑菇種植大戶發展到16戶。
生產線上掀起雙學雙比,提升勞動效率
重慶書容蘑菇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書容,是叢林鎮最早的一批食用菌種植戶,有著23年種植經驗。2018年,她將合作社的單體大棚改建為30畝面積連體大棚,一年能種30萬個香菇菌棒。種植規模的擴大,加上大企業的進入,使她的合作社出現了招工難的問題。
“村里人已經有點‘看不起’我這樣的‘小戶’了,都去大廠上班了。”張書容笑著說,因為人工實在不夠,她自己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常常凌晨就得起來采香菇,“我現在請人已經沒啥要求了,只要能做,60歲以下都可以。”
用工緊俏令種植戶們頭疼,但對村民來說是一件好事,哪里工作環境好、工資高,他們就去哪里。
在華綠生物公司大包裝車間里,工人們正在分裝金針菇。車間2期組長李代娟介紹,車間里4名婦女一組,每組的工作量都是當天統計,發到微信群里公示。“采摘速度慢的自然要向速度快的組學習。”李代娟說,他們在生產線上搞雙學雙比,姐妹們都拼起來了。在公司工作一年多的婁芳梅告訴記者,她平均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益,多的時候有4000多元。這也是大多數女工的收入水平。付玉她到公司上班才兩個月,是一個新手,采摘速度較慢,每月工資也有2300元收入。
雁博生物公司雙孢菇生產基地的女工們比采摘速度,更比采摘質量。“采摘講究力度拿捏,分箱要均勻,很考眼力。”嚴俊說,女工們的工資按重量和品質計算,為了掙得更多工資,她們自然注重采摘品質,采出的雙孢菇也更有“顏值”,她們每天8點開始采摘,一天平均能掙150元左右。“前些天我們搞了一場采摘比賽,采摘最快的婦女一天采摘377斤,掙了200多元。”
“我們區婦聯想想辦法,看看能不能把周邊鄉鎮空閑的姐妹招來上班。”萬盛經開區婦聯主席王良湘說。
張淑容告訴記者,叢林鎮將加快發展食用菌種植項目,同時啟動食用菌冷鏈物流配送銷售中心項目建設,力爭達到年產食用菌10萬噸、年產值8億元的目標,讓村民增加更多收入,獲得更多的幸福感。(記者 許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