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飼料工業伴隨改革開放40年,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行業。2018年,我國工業飼料產量連續8年位居世界第一,年產值超過8000億元。隨著國家經濟進入新常態,畜禽養殖產業將進一步調整,對飼料行業發展將產生深遠影響,傳統飼料產品利潤遭到擠壓。
當下,我國飼料工業正處在由飼料生產大國向飼料工業強國轉變的重要時期,亟需建設現代飼料綠色生產經營體系,完善技術服務體系。如何把握機遇,是我們當下面臨的巨大挑戰。
25年激情燃燒,艾麗曼戰略性的在共青城建設新基地,秉承著用“鋅”改變飼界,用心為行業服務的理念,值此竣工典禮落成之際,廣集行業精英,以無抗新時代,轉型迎挑戰為主題,召開艾麗曼營養廬山峰會。本次活動由新飼料傳媒獨家策劃。現就本次峰會報告做一簡要整理,與行業同行分享。
峰會由江西省科學研究所所長瞿明仁教授主持。
艾麗曼集團總經理陳發根致開幕辭。
廣西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 沈水寶博士
《無抗飼料技術研發新進展》
飼料可能做到無抗(因為飼料主要提供營養功能),但動物養殖做到絕對無抗幾乎不可能。談“無抗”主要基于抗生素的濫用(超范圍、超劑量、不規范),因此科學使用抗生素是根本。針對“無抗飼料”技術研發,應重點關注動物抗病力以及腸道健康。另外,沈博士指出,生物發酵飼料將是未來全價飼料的轉型升級之路。并為大家列舉了無抗飼料技術研發的一些案例。最后,沈博士總結,動物減抗應從根本入手,即加強自身防疫體系,非特異性免疫是根本。飼料企業面臨“無抗飼料”困境的根源在于理念(正知正見)。動物健康應從根本入手:即加強自身防疫體系,非特異性免疫。“無抗飼料”突圍的兩個關鍵點分別是:動物抗病力(非特異性免疫)和腸道健康(生物發酵飼料/天然植物)。而發酵飼料的根本是提升原料的價值,核心是有益微生物及微生物的有益代謝產物,并實現生態平衡。天然植物是大自然賦予人類寶貴資源。天然植物構建動物“健康防護墻” 有三個關鍵要點:①全面提升和改善機體非特異性免疫能力;②抗氧化作用,緩解或消除動物氧化應激;③改善腸道健康。
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 萬丹博士
《新形式下微量元素營養研究與產品研發的幾點思考》
針對當前環保、疫病和禁抗的三重壓力,萬丹博士一方面從飼料源頭控制出發,指出科學降低飼料中微量元素含量,是減少糞污中微量元素排放的有效途徑;而加強營養配方的復配,提高微量元素的利用效率,才能改善因微量元素減少造成的對動物生長性能和產品品質的不良影響。另一方面,萬丹博士指出動物營養同行可借鑒生命科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調整特定階段或特殊時期的微量元素的配方,提升動物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應對新形式下的疫病危機和抗生素禁用帶來的不良影響。
艾麗曼動物營養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翟洪軍先生
《艾麗曼動物營養公司轉型升級》
翟總首先為大家介紹了艾麗曼公司的成長歷史。艾麗曼動物營養有限公司是集精細化工、生物工程、動物營養,致力于動物營養及功能性飼料添加劑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并為大家介紹了各個分公司的概況,以及精英云集的研發團隊和目前的研發項目。詳細介紹了公司的系列產品:無機微量元素產品、有機微量元素產品、維生素預混合飼料、微量元素預混合飼料、生物制劑,以及各產品質量控制的關鍵點。重點介紹了艾麗曼系列產品的優勢所在。
浙江大學 馮杰教授
《微量元素研究新進展及最佳營養模型》
馮杰教授在報告中指出,微量元素精準營養助力畜禽健康生長。并通過對動物微量元素、缺乏與過載疾病、精準營養要素等方面的剖析,深化對于動物微量元素的認知,希望為行業提供參考標準,指出動物微量元素發展趨勢。
正邦集團 羊云飛博士
《非瘟傳播途徑解析與正邦生物安全體系構建——非瘟時代下的思考與活法》
羊博士首先為大家介紹了正邦集團養豬事業部的概況,生豬養殖是正邦集團重點發展產業,公司致力于年出欄5000萬頭生豬產業鏈建設,打造從田頭到餐桌的百姓安全豬肉食品供應體系。針對當下大家普遍關注的非洲豬瘟下的行業格局,羊博士給出了一些應對的參考意見,他指出,真正的養豬人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疫苗上。要遵循:管、防、養、測、治的方針步驟,切記生物安全永遠是的命門。并分析非洲豬瘟疫情風暴的幾個特征,解碼規模化豬場淪陷的過程,解析傳播路徑,最終為大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綜合防控方案。
非洲豬瘟對生豬養殖業的大洗牌,在飼料環節表現的更為明顯。另一方面,農業農村部提出,藥物飼料添加劑將在2020年退出歷史舞臺,各飼料企業將加大力度開發和推廣無抗飼料、生物飼料等。隨著食品安全的概念加深,養殖企業也會更加接受無抗飼料、生物飼料。
隨著艾麗曼共青城基地的順利竣工,以及本次峰會的順利召開,也將給急速發展中的畜牧業,在飼料添加劑的選擇與應用方面一些新的啟示與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