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7日,西寧 -- 今天,聯合國糧農組織青海藜麥可持續規模化綠色生產和價值提升項目(以下簡稱青海藜麥項目)在青海省西寧市啟動,來自國際機構、政府部門、科研院所、私營領域等的百余名代表出席了項目啟動會。
藜麥含有人體必需的全部氨基酸,富含優質蛋白和多種微量元素,被譽為“全營養食物”。聯合國大會曾將2013年設立為“國際藜麥年”,呼吁全球關注藜麥在保障糧食和營養安全、消除貧困等方面所發揮的作用。青海省西北部的柴達木盆地擁有種植藜麥的理想氣候條件和水土環境,是中國藜麥的重要產出地之一。
聯合國糧農組織與中國農業農村部、青海省農業農村廳共同合作開展青海藜麥項目,計劃于兩年時間內,在青海省柴達木盆地四個縣市地引入一系列藜麥綠色發展技術和實踐,通過參與式的推廣方法使生產者和從業者接受和采納,以促進藜麥產業可持續綠色發展,并最終改善營養,增加農民收入。
在項目啟動儀式上,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文康農(Carlos Watson)強調:“青海藜麥項目的啟動,僅僅是一個開端,我們要借此項目催化出更多的有利于農業糧食系統轉型的行動,并且把項目的經驗成果推廣到中國其他地區和世界其他國家。”
青海藜麥項目屬于聯合國糧農組織技術合作項目(TCP),TCP設立的初衷就是為成員國提供技術方面的援助與支持,針對農、林、牧、副、漁、自然資源管理和農村生計等領域的具體技術或技術集成缺口,在較短的時間內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進行試點以及推廣,進而促進可持續的發展。
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副主任張曉婉表示:“過去幾十年間,糧農組織在我國20多個省實施了約500個技術合作項目,給我國農業改革和政策調整、糧食安全和營養健康、農業可持續發展等領域帶來了許多新理念和新經驗。”
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王述友介紹,從十年前在柴達木盆地引進、試種藜麥開始,青海省堅持從政策、經濟、技術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目前青海全省已種植藜麥超過三萬畝,畝產最高達到450公斤。他表示,青海省將有效實施本項目,加快建立藜麥良種繁育體系,研制藜麥產品標準,打造優質藜麥品牌。
在項目啟動的同時,青海藜麥產業發展論壇同期召開,來自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中國的藜麥研究專家們匯聚西寧,共同探討了藜麥的可持續綠色生產、農民田間學校建設與藜麥產業發展,以及中國和全球的藜麥發展趨勢等。
本次項目啟動會由聯合國糧農組織、中國農業農村部、青海省農業農村廳聯合主辦,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青海省海西州人民政府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