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超市里貨架上各種食品琳瑯滿目,數不勝數,有大米、面粉、咖啡、糖果、花生、瓜子、蜜餞、薯片、雞爪、肉干、魚片……,面對這么多食品,大家知道怎么選擇購買嗎?買一瓶酸奶,你知道它是什么時候生產的、什么時候過期、在合適的溫度下能保存多久?吃一袋薯條,你知道它能給我們提供什么營養成分嗎?這些問題的答案,食品標簽都可以告訴我們,對消費者科學選購食品至關重要。既然食品標簽這么重要,就由省市場監管局帶您一起來學習怎么看標簽選食品吧!
一、標簽的主要內容
(一)名稱。食品廠家可以在標簽上使用“新創名稱”“奇特名稱”“音譯名稱”“牌號名稱”或“商標名稱”,但必須在所示名稱的鄰近部位標示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中規定的名稱或等效的名稱。無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規定的名稱時,必須標示反映食品真實屬性
(二)產地。食品生產企業的詳情必須在標簽上體現。國內生產和包裝的小麥粉、大米、玉米粉、白砂糖、食用鹽、茶葉等,都必須標示生產、包裝、分裝或經銷單位的名稱和詳細地址;國外進口、國內分裝的大包裝成品,應標示國內分裝的單位名稱和地址,同時標示原產國的國名。
(三)生產日期。生產日期是生產者生產的成品通過出廠檢驗的日期,不能含糊其辭。冷凍食品(如冰淇淋)等分裝食品,必須在外包裝盒(箱)上標示生產日期。
(四)保質期。即食品可食用的最終日期。在保質期之內,當然是選擇距離生產日期最近的產品。
(五)食品類別。能反映出食品的本質。比如,看見標簽上的“食品類別”項目注明“調味牛奶”,你就會知道,這是在牛奶當中加了點咖啡和糖,而不是水里面加了糖、增稠劑、咖啡和少量牛奶的乳飲品。
(六)配料表。食品的營養品質,本質上取決于原料及其比例。按法規要求,含量最高的原料應當排在第一位,最低的排在最后一位。比如,某麥片的配料表上寫著“米粉,蔗糖,麥芽糊精,燕麥,核桃……”,說明其中的米粉含量最高,蔗糖次之,其中燕麥和核桃含量都較少。
(七)轉基因食品。凡列入農業部發布的《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的食品,必須在標簽上標注“轉基因食品”,如大豆粉、大豆油、玉米油、玉米粉、菜籽油、鮮番茄和番茄醬等。例如用轉基因大豆制取的油,其標簽上應標有“轉基因大豆油”字樣。
二、營養素含量
這是選購食品時很關鍵的指標,像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有利于身體健康的營養素,一般是含量越高越好。不過,對于以口感取勝的食物來說,也要小心其中的熱量、脂肪、飽和脂肪酸、鈉和膽固醇含量等指標。
在食品的營養成分上,標識模糊往往是誤導消費者的重要原因。雖然超市里滿是“低脂”“低糖”“高鈣”“高鐵”等標榜強化營養功能的食品,其標準是多少才能算作是達標呢?下面我們就簡單了解一下。
高鈣:每100克固體食品中鈣含量不少于240毫克,每100毫升液體食品中鈣含量不少于120毫克。
脫脂:每100毫升液態奶和酸奶的脂肪含量不超過0.5克,或100克奶粉的脂肪含量不超過1.5克。
高纖:每100克里纖維含量達到6克以上的食物。
無糖:食品中的糖包括雙糖(如蔗糖、乳糖、麥芽糖等)、單糖(如葡萄糖、果糖等)以及能轉化為雙糖、單糖的淀粉和其他碳水化合物。無論是“無糖食品”還是“無蔗糖食品”,嚴格講都是“低糖食品”,絕不是真的無糖。只有符合糖(指所有的單糖和雙糖)在每100克(毫升)食品中含量低于0.5克,才能被稱為“無糖”。
三、看標簽選健康食品
不含脂肪:不含脂肪并不是一點脂肪都沒有,而是說食品每份脂肪含量低于0.5克,“低脂肪”的標準為每份少于3克。
0克反式脂肪:是指食品每份的反式脂含量低于0.5克。雖然反式脂肪能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的患病幾率,但用飽和脂肪代替它,并不健康。
不含抗生素:這個標簽常出現在紅肉、家禽和牛奶等食品上,它的意思是說,動物在飼養中沒有用抗生素。
不含麩質:該食品不含存在于小麥和其他谷物的蛋白質——麩質。對小麥過敏或有胃腸疾病的人適合選擇這類食品。
不含糖:同樣,不含糖并不是說食品中一點糖都沒有,而是說食品中每份糖含量低于0.5克。但“不含糖”并不意味著“低卡路里”。因為通常不含糖的食品中會加乳糖醇、木糖醇等人工甜味劑或淀粉,從而增加了卡路里。
有機:食品原料通過有機方法種植,它至少包含95%的有機成分。有機食品不受殺蟲劑、化肥、人工合成激素等化學物質的污染,因此它的價格會高出普通食品很多。
100%純天然:該食品不包含人工合成色素、香料或防腐劑等人工合成成分。
有益心臟:該食品的飽和脂肪、膽固醇和鈉元素含量較低,不含反式脂肪,每份含有不低于0.6克的水溶性纖維。
食品是否健康,主要看主料,如果主料營養價值低,即便沒有添加劑,也不能算是健康食品。食品標簽上第一位寫的東西是加的最多的,比如可樂,食品標簽上第一位寫的水,那么,它基本沒有什么營養價值。我們還應該關注一下輔料成分,比如油、鹽、糖、奶精、淀粉等,這些東西在食品當中排的位置越靠后,品種越少,說明食品離天然狀態越近、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