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產量依舊占主導地位
根據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最新展望,歐盟今年仍將是世界上最大的豬肉出口市場。預計今年歐盟豬肉出口量將達到480萬噸,占全球豬肉貿易總量的40.7%。
美國將排在第2位,占出口總量的25.6%,同比下降6.2%。加拿大排在第3位,占出口總量的12.5%,出口量為150萬噸。
在產量方面,中國將保持其主導地位,預計占全球豬肉產量(1.105億噸)的46.2%,較上年增長7.4%。其次是歐盟,產量將達到2320萬噸,占比為20.9%,下降2.4%,美國居第3位,產量將達到1230萬噸,占比11.1%,下降2.2%。
在豬肉進口方面,我國豬肉進口量預計下降19.2%。日本和墨西哥分別排在第2、3位,占比分別為13.2%、10.9%。值得注意的是,預計今年菲律賓和越南的進口將分別下降18.1%和10%。
4月份我國肉類進口量較上年同期下降36%,肉類到港量59.2萬噸。因上海新冠疫情封控,4月份進口也受到一定程度影響。1-4月肉類進口量較去年相比下降36%,為226萬噸。
非洲豬瘟后我國生豬產能快速恢復,2022年豬肉進口需求大幅下降。由于上海港是牛肉主要進口港口,牛肉進口量4月份也有所下降。
飼料出口111.91萬噸
據我國海關統計,3月,我國飼料出口3.57億美元,同比增長6.42%;出口數量為35.58萬噸,同比下降20.50%。
一季度,我國飼料累計出口10.28億美元,同比增長15.50%;出口數量為111.91萬噸,同比下降8.19%。
我國飼料對外出口市場排名前十的國家/地區分別為日本、韓國、美國、荷蘭、越南、德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英國、泰國,合計占比72.76%。
其中日本是我國飼料出口最主要的市場,出口額為1.62億美元,同比下降25.81%。3月當月,出口額為0.54億美元,同比下降32.81%。
近日,中國飼料工業協會發布《2022年一季度全國飼料生產分析》(以下簡稱《分析》),《分析》顯示一季度我國飼料總產量6720萬噸,同比增長3.1%,環比下降14.0%,整體處于2018年以來高位水平,生產形勢總體平穩,產品結構繼續調整,豬飼料產量回落但仍居歷史高位。
數據顯示,因生豬價格大幅下降,養殖戶為減少虧損,大幅減少飼喂量。近三個月產量增速回落甚至下降,但仍居歷史高位。一季度,豬飼料產量3137萬噸,同比增長1.2%,比2018年增長21.4%。
從原料價格來看,一季度玉米采購均價2827元/噸,同比下降1.7%。4月,疫情及養殖虧損下,飼企采購需求減淡,但玉米價格仍處高位。
豆粕采購均價4223元/噸,同比增長13%。近期國內釋放大豆儲備,油廠開工率提高,以及國際市場利空信息頻出,進口大豆集中到港,供應緊張局面緩解,豆粕價格高位回落。
“根據當前飼料生產數據和養殖市場看,豬飼料產量可能在第二季度末或第三季度出現高位回調,下半年逐漸向常年水平回歸。”業內人士表示,豬飼料歷經2021年產能去化后,今年開始調整趨穩。總體看,今年上半年飼料總產量保持穩中增長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