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強化臨期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堅決守住食品安全底線,3月上旬起至5月底,在淮南市開展了臨期食品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篡改日期以次充好、未按規定集中陳列、銷售假冒偽劣食品等違法違規行為。
全面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市縣(區)市場監管部門嚴格督促電商平臺企業按照《電子商務法》等法律法規要求,認真履行對入駐食品經營者的審查核驗、信息報送、信息保存、檢查監控、消費者權益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等主體責任,指導其依法依規經營。嚴格督促食品生產者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標準的要求如實標示食品生產日期、保質期,不得另外加貼、補印或篡改日期標示。嚴格督促食品經營者履行進貨查驗等義務,嚴禁采購經營渠道不明食品、銷售假冒偽劣食品,不得篡改日期以次充好。
嚴格規范臨期食品經營行為。市縣(區)市場監管部門按照《反食品浪費法》、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聯合印發的《反食品浪費工作方案》等要求,督促指導超市、商場等食品經營對其經營的食品加強日常檢查,對臨近保質期的食品分類管理,作特別標示或者集中陳列出售。同時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對轄區內臨期食品經營者集中開展拉網排查,嚴格規范臨期食品經營者的經營行為,對發現的問題嚴格處理并要求限期整改。
開展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工作。市縣(區)市場監管部門以問題為導向,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的分析研判。在全市范圍內對商場、超市等經營場所臨期食品銷售的區域,組織開展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對抽檢監測中發現的不合格(問題)食品,依照相關法律法規開展核查,該整改的限時整改,該處罰的嚴厲處罰。
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市縣(區)市場監管部門按照“四個最嚴”的要求,確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針對日常檢查、監督抽檢等發現的篡改日期以次充好、未按規定分類陳列、銷售假冒偽劣食品、抽檢不合格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要按規定嚴格處理。對打著臨期食品旗號銷售過期食品、過期食品更換包裝和日期再行銷售等違法行為做到快查快處,并予以曝光。
多措并舉加強法律法規宣傳。市縣(區)市場監管部門加大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提高食品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增強消費者辨別過期食品和假冒偽劣食品的能力。暢通12315等投訴舉報渠道,對消費者舉報的各類臨期食品違法違規行為及時進行處置,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此次專項行動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2827人次,檢查網絡銷售臨期食品28戶次,檢查食品生產經營者2890戶次(其中食品生產環節224戶次,食品流通環節1846戶次,餐飲服務環節720戶次),監督抽檢臨期食品4批次,發現風險隱患68個,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37份,查處違法案件數量34件,案值0.011萬元,罰沒款15.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