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為期5天的第四屆中國豬業科技大會成功落下帷幕。作為國內生豬產業科技品牌盛會,本屆大會匯集百萬人氣,不僅創下行業“最大規模線上會議“紀錄,更讓我們感受到深度變革中的生豬產業及每一位變革的參與者對”科技重塑豬業”的渴望和所蘊藏的巨大能量。那么,這次大會取得了哪些成果?達成怎樣共識?
百萬人氣創行業之最,為產業突圍注入正能量
在生豬產業界,兩年一度的中國豬業科技大會一直備受矚目。基于當前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第四屆中國豬業科技大會從線下輾轉云端,組委會借助云端科技的進步,為中國生豬產業界同行呈現了一場高質量、高規格、高賦能的知識盛宴,同時創下本行業“最大規模線上會議”紀錄。與會代表紛紛表示,“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愿共面行業大變局”,這為逆勢中的生豬產業注入滿滿的正能量。
盡管相聚云端,但大家關注度與參與熱情不減。據統計,本屆大會直播期間累計流量超過百萬人次。大會云集國內外科研院校、研究機構及企業的知名院士、專家、學者及企業精英,共97位主題報告嘉賓和論壇嘉賓、17位口頭報告發言人聚焦“科技重塑豬業”主題,圍繞當前生豬產業所面臨的各方挑戰及壓力,共享智慧成果,共謀破局之策。與此同時,在會前,大會組委會專審委員會從征集的220篇論文中嚴格審核并篩選出186篇論文入選專刊,其中59篇論文在本屆大會上以電子壁報形式展示。
本屆云端會議通過博亞傳媒的波米直播主平臺并與其他合作媒體聯合直播,為了便于大家學習,部分專家的演講視頻還可通過波米畜牧公眾號平臺進行回看。這也反映出主辦方一貫倡導的“科技推動豬業發展”的理念。
閉幕式上,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秘書長楊漢春教授代表主辦方,向本屆大會所有的發言嘉賓、聽眾朋友、大會組織者和工作人員,以及對本次大會給予支持的企業單位表示感謝。
全方位解讀產業短板,思維碰撞百家爭鳴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大會上遺傳與育種話題熱度持續高漲,演講報告涉及生豬遺傳與育種體系的諸多方面。不僅有最新育種科研成果分享,還有圍繞育種短板和種業振興的觀點爭鳴。全體大會上,江西農業大學陳從英教授帶來黃路生院士團隊近十年在豬基因組學和遺傳育種方面的研究成果,該研究是國際上農業動物相關研究領域的一項突破,對我國種業自主創新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已在《Nature》重磅發表,該報告受到參會者廣泛關注。為了激發和釋放廣大青年投身科技重塑豬業的潛力和活力,組委會設立了青年科學家論壇。論壇上五位青年才俊腦力激蕩,觀點爭鳴,通過思想碰撞,啟迪智慧火花,而線上觀眾參與熱情的高漲,更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生豬育種事業的未來和希望。
非洲豬瘟仍是本屆大會的熱議話題。2018年的非洲豬瘟對中國的生豬產業產生了長遠而深度的影響。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秘書長、中國農業大學楊漢春教授在 2021年本屆大會的新聞發布會上就曾表示:非洲豬瘟作為一種新傳入中國的動物傳染病,經過近年的不斷研究和探索,我們對病毒有了科學的認識,并積累了一定的防控經驗。但未來防控任務依然嚴峻。在本次大會中,通過對非洲豬瘟的專題討論,使行業對非洲豬瘟的科學認識和防控形成共識,這對于產業的健康發展大有裨益。
結語
第四屆中國豬業科技大會已經完美收官,屬于生豬產業的變革仍將繼續。
正如閉幕式上楊漢春教授所言: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豬業還將持續地面對雙重疫情的影響,生產成本上漲的壓力,碳達峰的挑戰和從數量轉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陣痛。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將堅持倡導“科技重塑豬業”,并以實際行動,在科研、教育和推廣三個方面努力工作,為我國豬業的振興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科技全方位賦能,豬業未來可期。讓未來到來,我們拭目以待!
更多精彩內容可登陸“第四屆中國豬業科技大會”官方網站(http://cssc.bomeeting.net)進行收看;如果直播期間成功注冊會員,您將在會后可以觀看到本屆大會部分精彩內容。